"

法照大师

"

法照大师是唐代高僧,也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四代祖师,少时舍家为僧,游庐山、衡山,在公元821年在长安圆寂,后被谥为大悟禅师。

法照大师——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四代祖师

法照大师——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四代祖师

法照大师的故事

佛教中不但有佛法,也有很多高僧的故事,而法照大师就是其中之一。其实法照大师的故事在佛教修行之人是有一定了解的,可是对于刚接触佛法的人来说是陌生的。为了对法照大师有个认识,我们一起来看看法照大师的故事吧!

法照大师的故事

法照大师的一生有许多神奇殊妙的感应事迹。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迁居衡州(今湖南衡阳)云峰寺时,一日,于斋堂用餐时,从钵盂中,忽睹五色祥云及寺院、山林、流涧、石门等,距石门约五里处复见一寺,名大圣竹林寺。过些时日,也是在用餐时的钵中,见五色云彩、寺院的亭台楼阁等皆微妙无比,无有此界所见之土石秽恶,纯金色界,众宝交错,万千菩萨杂处其中,种种妙相宛若诸佛严净国土。及至用餐完毕,钵中诸境方才消失。师以所见请问大德,其中有嘉延、昙晖二僧告知曰“圣神变化,不可以凡情测,若论山川之势,乃五台尔”。获知许是五台圣境,师曾萌发朝山之愿,然因有诸障缘,未能如愿。

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的夏天,法照大师于衡州的湖东寺(或作湘东寺),启建五会念佛道场,六月初二日,也感得祥云弥漫道场,云中有诸楼阁,见数梵僧,身可丈余,执锡行道。阿弥陀佛及二菩萨现金色身,满虚空中。在会众等,咸皆清楚观见此景,无不欢喜踊跃,焚香瞻礼。此情此景,良久方消。在当天晚间,师于道场外遇一老者,那老者质问师言:“汝曾发愿,往金色界,礼觐大圣,今何辄止?”大师答曰:“唯因时艰路难,不易前往”。彼老者复劝告法照说:“若有坚固愿心,何难之有?”言毕,消然不见其踪。法照大师甚感惊异,思索再三,自认志向未坚,遂即入道场于佛像前重发诚愿曰:“愿以此身,奉觐大圣,准夏满前往,任是火聚冰河,终无退堕。”

法照大师的故事

是年八月十三日,师与数位志同道合者,由南岳出发,行脚北上,一路果无艰险。历时七个多月,终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四月到达五台县境的佛光寺。法照于五台山间蒙大圣普贤菩萨不思议光的摄照,又得善财、难陀二童子的引路,来到了大圣竹林寺,所见景象果如钵中所见,略无差脱。大师即具威仪,入于寺中,至讲堂,见文殊、普贤二大菩萨各据东西狮子座上,万众围绕而为说法。师于二菩萨前,作礼问曰:“末代凡夫,去圣时遥,知识隘劣,障垢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何法门,最为其要,惟愿大圣,断我疑网。”文殊菩萨答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善要。我于过去劫中,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师复问曰:“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永不退转。”开示完毕后,二大菩萨同舒金臂,摩师之顶,为师授记曰:“汝以念佛故,不久当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子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师闻此语已,疑网悉除。欢喜踊跃,作礼而退。于顷刻间,所有景象已失所在,大师内心怅然悲感,便于所在之处立石以为标记。

这一年的四月初八释迦佛诞日,大师于华严寺般若院西楼下安止。四月十三日师与五十余僧,同往金刚窟,虔心礼拜三十五佛名,师礼才十遍,忽见其处,广博严净,琉璃宫殿,文殊、普贤与众菩萨俱在一处,大师见此情景,唯自欣喜,未曾言说,默然随众归寺,其夜三更时分,在华严寺般若院西楼,见有诸灯炬于寺东岩壑之畔,随师咒愿,变化无穷,甚为奇妙,此情景甚为激发师之热诚,于是乘夜独诣金刚窟所,五体投地,虔诚顶礼,祈愿得见文殊大圣,幸蒙圣僧佛陀波利(华言觉护。北印度人)的引导,进入一所名为:“金刚般若寺”的道场中,见四处皆异宝庄严,光明闪烁,观见殿堂之中文殊大圣,处位尊严,无以伦比。大师得见此景,信念倍增,念佛修行更加勇猛精进。

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九月十三日,大师与弟子八人:纯一、惟秀、归政、智远、沙弥惟英、优婆塞张希俊、童子如静等,在东台见有白光四道,紧接着便有五色奇特云一红色圆光,微妙无比,文殊菩萨乘青毛狮王,涌现光中,在场大众全都清楚目睹这一殊胜景象。于此同时,天雨雪花,与五色毫光相和,遍布整个山谷。

自此之后,大师的信念与道心益加坚固,专心致志地念佛,修持精苦,日夜无旷。从他能入定往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来看,大师的念佛境地决非一般,往生净土自然不在话下。然而大师的往生日期与情形却无从得知,单据有关史料记载,大师一日正念佛时,有梵僧入道场告言:“汝之净土花台现矣,后三年花开,汝当往矣!”过三年,大师自知生西之期已至,普告大众说::“吾行矣!”言已,端坐而寂。

法照大师的故事

大师住世时,常行般舟三昧,自修五会念佛,也以五会念佛之法教人修行。当时的代宗皇帝于长安城内,常闻东北方有念佛声,遣使寻觅至山西太原地界,果见大师于彼弘教,修行念佛法门。

...查看更多
法照大师的简介

修行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是需要耐心的。但是修行也并不容易,若想自身的修行变得更好,那么可以看看法照大师的修行故事,这样对自身修行是有帮助的。只是有些人对法照大师并不了解,所以对他会有些陌生。为了对法照大师有一定认识,我们一起来看看法照大师的简介吧!

法照大师的简介

唐五会、法照大师,莲宗四祖也。居衡州云峰寺,勤修不懈,蒙文殊以威神力,摄入五台圣境,礼问曰:“佛法浩瀚,修何法门,最为其要?”文殊告曰:“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我于过去劫中,因念佛供养故,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令无休息。”问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永不退转。”并舒金臂摩顶授记:“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师欢喜作礼而退。于是决志念佛,日夜无旷,誓生净土。忽见梵僧佛陀波利曰:“汝花已就,后三年花开矣。”至期,谓众曰:“吾行矣。”端坐而逝。

法照大师的简介

对于大师一生中那些难以备述的殊胜感应,凡夫俗子固然觉得神奇,然若依经典中佛所说的教义来看,也就不足以为奇了,《般舟三昧经》云:“若人自誓,九十日中常行常立,一心系念,于三昧中,得见阿弥陀佛。”由此可知,般舟三昧修成就时,修行者之色身可不离此界而直接面见阿弥陀佛,请法于佛。是以大师以般舟三昧之功,感应无数的灵异迹象,激发无数行人修净土念佛法门,求生极乐国土。其中最为殊胜的当属感得当朝帝王归信净土,使得朝野上下广行念佛法门,这对于净土宗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大师一生之言行堪为净宗行者之榜样,其德业功行,实不愧一代祖师之荣称。他对于净土宗所作的巍巍功德,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法照大师的简介

以上就是法照大师的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修行不是随意进行的,所以在修行时一定要认真,也要用心,这样修行过程才能变得更好。

...查看更多
法照大师的介绍

在修行佛法时有许多师兄会去看法照大师的修行故事以及佛学思想,这样可以让自己从中学到不少的知识。虽然法照大师是佛教中的高僧,可是刚进入佛教的师兄对他并不了解。若师兄对他不了解,那么可以看看以下法照大师的介绍,这样对他会有一定了解。

法照大师的介绍

法照大师 (公元约747-821)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四代祖师。 法照大师的俗世事迹,史料中不见记载。按照大师于唐代永泰年中(765年)既已在南岳衡山三祖承远大师处习净土教的时间来推算,他在少年时期即已出家为僧。初因仰慕远公之芳踪,由东吴到庐山东林,结净土道场,专修念佛三昧,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有著垢弊衣而侍于佛侧者,得佛明示,知乃衡山承远也。因是径往湖南,入山求之,觅得师于岩谷间,于是师从教,在弥陀台般舟道场,专修净业。当时衡山念佛道场,在南方颇有名声,来山从学受教者数以万计。代宗皇帝赐承远大师所住持的寺庙为般舟道场。

法照大师的介绍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法照于南岳弥陀台广发弘愿,尽此形寿,每夏九旬,常入般舟念佛道场,决定毕生修持净土法门。同年,法照往长安(今西安),在章敬寺的净土院,依《无量寿经》撰写了第一部著作《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此外,法照大师所撰写的第二部著作《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则更为详尽系统地介绍了他所倡导的净土五会念佛法门。

法照大师的介绍

以上就是法照大师的介绍,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在了解法照大师时,师兄可以多方面进行,这样对法照大师会有更全面的认识,也能有更深的了解。

...查看更多
法照大师的劝念佛偈语是什么

念佛诵经是在修行,而且念佛诵经也是有好处的,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有益。因为念佛诵经有很大益处,所以法照大师一生都在弘法,也在指引众生去念佛。而在念佛方面法照大师也是有劝念佛偈语的,只是法照大师的劝念佛偈语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法照大师的劝念佛偈语是什么

法照大师偈语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

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借问家乡何处在?极乐池中七宝台;

普劝道场同行者,努力回心归去来。

借问今生多罪障,如何净土肯相容?

报导称名罪消灭,喻若明灯入闇中。

借问凡夫得生否,如何一念闇中明?

报导除疑专念佛,弥陀决定自亲迎。

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此华还到此间迎。

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

莫辞念佛度朝朝,弥陀本愿许相招;

临命终时生安乐,闻法悟解得逍遥。

弥陀本愿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愚;

一切众生皆度脱,称名即得罪消除。

弥陀摄化无厌足,悲心常遶世间行;

但有倾诚能念佛,毫光直照目前明。

弥陀光明广无边,普照群生度有缘;

但有倾心能念佛,当来决定离人天。

凡夫若得到西方,旷劫尘沙罪消亡;

具六神通得自在,永除老病离无常。

西方极乐七宝池,八功德水不思议;

底有星沙岸香树,莲华涌出化生儿。

西方净土更无过,阎浮极苦罪人多;

欲得今生出三界,唯须至意念弥陀。

西方净土离嚣尘,众生到即断贪瞋;

总是善人菩萨众,亦无恶趣更怨亲。

西方净土实堪停,若欲求生发至诚;

弥陀令遣称名字,唯须专心尽一形。

西方进道胜娑婆,缘无五欲及邪魔;

成佛不劳诸善业, 华台端坐念弥陀。

五浊修行多退转,不如念佛往西方;

到彼自然成正觉,还来苦海作津梁。

朝朝暮暮念弥陀,为在阎浮降众魔;

暂到西方亲见佛,还来度脱此娑婆。

急须念佛莫悠悠,欲超苦海要船舟;

称名决定生安乐,永绝阎浮生死流。

阎浮浊恶不堪停,处处唯闻众苦声;

不如专念弥陀号,今生直到宝莲城。

万行之中为急要,迅速无过净土门;

不但本师金口说,十方诸佛共传证。

法照大师的劝念佛偈语是什么

菩萨妙行虽无量,当知念佛最为先;

乘此因缘生净土,须臾即至世尊前。

众生随佛到西方,微尘故业自消亡;

如来愿力亲加被,闻法悟道证真常。

十恶五逆至愚人,永劫沉沦在六尘;

一念称得弥陀号,至彼还同法性身。

但知念佛莫生疑,不解之辈是愚痴;

只为超升令速疾,此地凡夫信者稀。

弥陀宝界不思议,唯叹娑婆去者稀;

阿鼻地狱人多往,一堕何年更出时。

旷劫已来流浪久,随缘六道受轮回;

不遇往生善知识,谁能相劝得回归。

念佛之时得见佛赞(大正藏八五册一二五九页)

念佛一声一化佛,皆从口出生红莲;

念佛千声千化佛,跏趺正坐在吾前。

一日常称一万佛,计佛高低出梵天;

愿我临终值诸佛,迎将净土证三贤。

高声念赞(大正藏八五册一二五九页)

第一能排除睡障,意令诸子离重昏;

障灭身心亦清净,更见西方百宝门。

第二动振天魔界,令遣心归念佛门;

但使魔宫闻一念,因兹永劫奉慈尊。

第三声遍十方界,为令恶趣苦皆停;

一一能闻无量寿,咸登净国住经行。

第四三途幽苦息,须臾变作宝莲城;

罪人尽处花间坐,登时闻法悟无生。

第五无令外声入,心心直往法王家;

光明长照琉璃殿,化生童子散金花。

第六妄念心无散,弥陀净剎想中成;

宝树林间宣妙法,声声唯赞大乘经。

第七勇猛勤精进,无明尘埃自消除;

念念常观极乐国,弥陀慈主赠明珠。

第八诸佛皆欢喜,当来护念信心人;

一一咸令不退转,临终证得紫金身。

法照大师的劝念佛偈语是什么

第九能入深三昧,寂灭无为漏禅 ;

念时无念见诸佛,永超生死离人天。

第十由具诸功德,恒沙福智果圆明;

临终净国莲花坐,弥陀圣众自亲迎。

...查看更多
结语

法照(747~821),俗姓张,佛教净土宗第四代祖师,唐代兴势县大傥里释子山人(今洋县洋州镇孤魂庙村)。少时舍家为僧,游庐山、衡山。大历二年(767),在衡州(今湖南衡阳市)云峰寺,师从承远长老。大历四年(769),于衡州湖东寺起五会念佛道场,作五会念佛法事,念佛,修净土法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