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药师经全文
阿弥陀经原文 阿弥陀经译文 阿弥陀经注音 阿弥陀经经典 阿弥陀经视频
主页/ 阿弥陀经译文/ 文章正文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

导读:《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佛(1)说阿弥陀经(2)  【解】释迦牟尼佛说的一部经,叫做《阿弥陀经》。(这一句是这一部经的名目。)  【释】(1)佛:就是释迦牟尼佛。这释迦牟尼佛,本来早就已经成了佛的,因为要劝化这个世界上的人,所以特地来投胎做人。  在中印度迦毗罗卫国,那个国王的名号叫净饭王。他的夫人叫摩耶夫人。  释迦牟尼佛投胎到摩耶夫人的肚子里,在中国周朝的昭王26年,是甲寅年份的四月初...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

  佛(1)说阿弥陀经(2)

  【解】释迦牟尼佛说的一部经,叫做《阿弥陀经》。(这一句是这一部经的名目。)

  【释】(1)佛:就是释迦牟尼佛。这释迦牟尼佛,本来早就已经成了佛的,因为要劝化这个世界上的人,所以特地来投胎做人。

  在中印度迦毗罗卫国,那个国王的名号叫净饭王。他的夫人叫摩耶夫人。

  释迦牟尼佛投胎到摩耶夫人的肚子里,在中国周朝的昭王26年,是甲寅年份的四月初八日,从摩耶夫人的右边胁骨中间生出来的,就是堂堂皇皇的太子。

  后来长大成人了,看见世界上的人,受种种的苦恼,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做人,一点没有甚么好,就一切都看破了,情愿不做太子,出家修行。从19岁起,修到30岁就得了道、成了佛。后来就在各处地方说佛法,劝化世界上的人。到79岁,就入涅槃。

  (2)阿弥陀经:为什么为一部经叫《阿弥陀经》呢?因为有一尊佛,名叫“阿弥陀佛”从前他发心修行的时候,也是一个国王。他父亲名号叫“月上转轮圣王”,母亲叫:“殊胜妙颜夫人”。在那个时候,他的国里出了一尊佛,名号叫“世自在王佛”。他听了佛说的法,觉得学佛法,有种种的好处,在世界上做人,有种种的苦恼,所以就抛弃了王位,出家去修行,法名叫“法藏”,并且还立了重誓,情愿修成了佛,现出一个清净的世界来,好让众生都投生到那里去,享受种种的快乐。

  现在这部经里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经过了好多劫数,修福修慧,修成就了所现出来的世界。

  他在修行的时候,他还在“世自在王佛”的面前,发了四十八大愿心(24),在这四十八个大愿心中的第十八心说:若是我成了佛,十方世界一切的众生,若是诚心相信,并且愿意生到我的国里去,只要念我的名号,就一定可以去的。倘若念我名号的众生,不能生到我的国里去,我就不愿成佛了。阿弥陀佛有了这样大的愿心,才能成佛的。

  这部经所说的,都是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好处,和往生到那里去的方法。所以这部经叫做《阿弥陀经》。

  但是我们这些人,本来不晓得有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晓得西方极乐世界有说不尽、讲不完的好处,更加不晓得用什么方法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释迦牟尼佛的心,慈悲的很,哀怜我们这些人苦恼,所以特地说这一部《阿弥陀经》。把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好处,和修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去的最容易、最简便的方法,都在这部《阿弥陀经》里,说给我们听,教我们依了这种方法去修,就决定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在这《阿弥陀经》四字上面,加上“佛说”两个字,是要我们晓得这一部《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金口说的,不是旁人假造出来的,佛是决不会说假话的。我们念这部阿弥陀经的人,都不可以有一点疑惑心的,一定要切切实实的相信。

  (3)涅槃:涅槃是梵语,就是现在的印度话。涅字的解释是不生,不生就是没有生相。槃字的解释是不灭,不灭就是没有灭相。

  佛因为要教化众生,所以现出投胎、出世形相来。到了教化事情完毕了,仍旧归到他本来没有生没有灭的真如实相去,这就叫涅槃。

  那些不知道的人,看见佛入涅槃,就算佛死了。哪里晓得佛就是永远不会死的。这种道理,很深很深。不说明白,恐怕人家倒反要起疑惑。但是要拿白话来说明白,实在不容易。

  (4)生相:觉得有生出来的形相叫做生相。

  (5)灭相:觉得有消灭去的形相叫做灭相。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2)

  (6)真如实相:没有生的形相,也没有灭的形相,就是佛所证的真如实相。证是得到的意思。真如实相就是自己本性的清净心。因为没有虚假,所以说是“真”;因为完全平等,所以说是“如”。这是真实的心相,所以说是“实相”。

  (7)清净心:清净心也可以叫真实心;本性的清净心也说可以叫“真性”,是看不见的,虽然看不见,但是永远不会改变、永远不会消灭的,不论什么东西,凡是会改变的、会消灭的,就是虚的、假的,这种种永远不改变、永远不消灭的“真性”才可以说是真的,并且从佛起,一直到地狱的众生都有的、都是一样的,所以叫“完全平等”。在各种佛书里,常常说到“众生就是佛”,就是这个缘故。

  (8)众生:众生两个字,除了佛,从菩萨起一直地狱的众生都有的、都是一样的,在下面解释“其国众生”一句时,会详细说明白的。

  (9)常住不变:常常是这个样子,永远没有变动,所以叫“常住不变”。

  (10)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先把佛的三种身体约略说几句,使得大家可以知道佛的“涅槃”,比凡人的“死”,是大不相同的。怎么说佛的三种身体呢?凡是一个人,修到成了佛,都是有三种身体的。哪三种身体呢?一种是“法身”,一种叫“报身”,一种叫“应身”。大家不要听我说了佛有三种身体,就疑惑一尊佛三种身体,不是就变成了三尊佛么?要晓得虽然说起来有三种身体,实在仍旧只是一尊佛,并且所说的“只是一尊佛”,还是就“法身、报身”说的。若是讲到“应身”,那么一尊佛就可以变化出无穷无尽的佛来了。

  譬如天上月亮的影子,印地各种水里,不论是江、是河、是海,就是很小的水缸里,也都有一个月的影子现出来的。这许多影子,究竟还是有许多的月呢?还是只有一个月呢?自然只有一个月了。佛的“应身”就是从这个“法身”上显现出来的。“法身”就譬如月,“应身”就譬如月的影子。所以“应身”虽然多得很,“法身”实在只有一个,就同这一个月可以在各处水里都印到的道理是一样的。

  月碰到了清净的水,就能够显现出月的影子来。佛碰到了有根机缘分的众生,就现出“应身”来给有根机缘分的众生看。等到可以度脱的众生度完了,佛就现这种入涅槃相了。

  譬如水干了,月的影子也没有了,但是水干了后,月的影子虽然看不见了,但是月还是好好地在那里,一点也没有变动,不可以说没有月了。况且水干的地方,即使看不见月的影子,但那些有水的地方,仍旧都可以看见这月的影子的。

  从这个道理想起来,就可以晓得佛入了涅槃,不可以说佛没有了,不过,我们这个地方看不见罢了。或者我们这些人,同佛没有缘分,所以看不见的,并不是佛没有了。

  况且佛有三种身体,就有三种名号:现在所说的释迦牟尼佛,他的法身名号,梵语叫“毗卢遮那”;他的报身佛名号叫“卢舍那”;他的应身佛名号,就是现在所说的“释迦牟尼”,也是梵语,释迦两字,就是中国文的“能仁”两个字。

  我们到寺院里去,看见大雄宝殿上,中间塑的一尊很大的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各种佛经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11)法身:是拿所有一切法平等的“真实性”来做的“本体”,不可以把形色来拘泥的。

  (12)报身:产因为所修的种种功德,修得长久了,积得多了现出这个极庄严的形相来,享受快乐的报应。这种报身,只有大菩萨能够看的见,凡夫是看不到的。

  (13)应身:因为众生的根机缘分感应了佛,所以变化出这种身体的形相,到世界上来专门度脱众生的。

  (14)法:“法”字在佛经里解释起来,不论什么东西、不论什么事情、不论什么境界,凡是有名目可以叫得出的、有形相可以看得见的,都叫“法”。

  “一切法平等”,就是不论随便什么都是一样的、没有分别的,这就是佛的“本体”,也就是佛的身体的根本,所以叫拿这个真实性来做“本体”。这个道理实在是佛法真正的道理。但是很深、很不容易懂的,又没有法子把浅的话来解释明白。所以,若看了不懂,可以暂时不去管他,只要记牢了佛的法身不是同人一样有形色相貌的就是了。

  (15)本体:本体的“体”字,实在就是从佛起,一直到“地狱”的众生本来有的那个“真实性”,也实在就是身体的根本,但是并不是我们这种血肉的身体,千万不可弄错的。

  (16)庄严:庄严二字有端正、尊重的意思。在下面解释“池中莲华”一节的小注里会说明的。

  (17)毗卢遮那:中国文叫“遍一切处”。就是无论什么地方,没有不周遍的意思。

  (18)卢舍那:中国文叫“光明遍照”。就是身上的光明,广大得很,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照到的意思。

  (19)能仁:“能”是能干。“仁”是慈悲。

  (20)牟尼:“牟尼”两个字就是中国文的“寂默”两个字。“寂”就是寂静不动的意思。“默”是符合本性的意思。

  (21)誓:就是俗话说产赌咒,有决定要做到的意思。

\

  (22)劫:就是记年代的大数目,在下面解释“无量无边阿僧祗劫”一句里会详细讲明白的。

  (23)慧:“慧”是明白真实的道理,不起一丝一毫的妄想的念头。“妄想”就是乱转念头。

  (24)四十八大愿心:在《无量寿经》里有详细的说明。

  (25)十方:指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南方、东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和下方,叫做“十方”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3)

  姚秦(1)法师(2)鸠摩罗什(7)译

  【解】这部《阿弥陀经》本来是西域(就是现在的印度国)的梵语(印度国的文字)。在从前南北朝的时候,姚秦国有一位精通各种经书的大法师,名字叫鸠摩罗什翻译成就中国文字的。(这一句说明这一部《阿弥陀经》是某人翻译的。在念这部《阿弥陀经》的时候,这“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的一句,是不要念的。)

  【释】(1)姚秦:我们中国,在南北朝的时候,乱的很,分了好几国,都是自己称皇帝的。那人时候,前后两个秦国,一个秦国的皇帝姓符,名字叫坚,所以大家称他做“符秦”,也称“前秦”;后来被姚苌夺了皇帝,虽然仍然叫秦国,但是皇帝改了姓姚的,所以大家称他做“姚秦”,也称“后秦”。

  因为这位法师是姚秦时候的人,所以称他做“姚秦三藏法师”。

  (2)三藏法师:三藏是指“经、律、论”三种。藏字是包藏的意思。因为“经、律、论”三处都包藏着许多的道理在内,所以叫“三藏”:就是“经藏、律藏、和论藏”三种。

  这位法师是精通这三种学问的,所以称他做“三藏法师”。

  法师是精通佛法的出家人,能够把佛法来教导世人的。

  (3)经藏:是佛说的各种经。“戒”、“定”、“慧”的道理在经藏里都讲到的,有过讲“定”的地方最多。

  (4)律藏:是讲应该守的各种戒。譬如我们世间的法律一样的。律藏是专门讲一种“戒”的道理。

  (5)论藏:是专门讲许多佛法的道理的。论藏是专门讲一种“慧”的道理。

  (6)戒、定、慧:“戒”是自己禁戒自己,不但是不做种种恶事,就是恶劣的念头也一点不转。“定”是一心一意,专诚用功佛法,不去转一丝一毫别种念头。已经讲明白进的。戒、定、慧三种道理,实在是佛经里要紧修的,能够在这三种道理上用功夫,才可以把一个人的种种坏处渐渐去掉。

  (7)鸠摩罗什:是法师的名字。法师是印度地方中天竺国人,生在葱岭东的龟兹国(qiuci)。他的父亲,名字叫鸠摩罗琰,做过宰相的,他七岁的时候就明白佛法的道理,后来就专心功,精通佛法。

  符坚听到了他的大声名,就派一名将军,叫吕光的,去攻打龟兹国,接法师来,等到吕光接到了法师,回到凉州地方,姚苌已夺了皇帝的位,所以在凉州住了几年。后来姚苌的儿子姚兴做了皇帝,才把法师迎接来,就拜他做了“国师”。

  (8)国师:是皇帝拜他做师父的尊称。皇帝拜了他师父,就请他在全国各地传扬佛法了。

  (9)译:译是翻译的意思。中国所有的佛经,本来是许多很高明的大法师把梵文翻译成中国文字的。这部《阿弥陀经》就是鸠摩罗什翻译出来的。

  他所翻译的佛经,总共有390多卷。差不多要死的前几天,对了许多人说道:我翻译的佛经,若是没有翻译错,那么我死后,烧起我的身体来,我的舌头不会烂的。后来他死了,就照佛教的规矩,把他的身体火化了,身体烧得一点没有了,独有一条舌头还是好好的没有烧去。所以可见得他所翻译的这部《阿弥陀经》是决定没有错的。

  如是我闻。一时(2)。佛在舍卫国(4)。祗树给孤独园(5)。

  【解】我亲自听得佛陀这样说的。有一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以后简称佛)在舍卫国的一个花园里,这个花园叫祗树给孤独园。(这一句说明佛在什么地方。)

  【释】(1)如是我闻:这一部《阿弥陀经》虽然是释迦牟尼佛说提的,但是佛说过了,当时并没有记下来。后来佛的堂弟,就是佛的弟子,名叫阿难的,恐怕日期长久了,大家都记不得,所以特地把佛所说过的佛法,一句一句的都编集起来。

  “如是我闻”的“如是”两字,是“这个样子”的意思,就是总指这部经。“我”字是阿难自己称呼。

  佛差不多要入涅槃的时候,阿难问佛:“将来编集起佛经来,开始第一句怎么样说法?”佛回答阿难道:“佛旨第一句一定要有用‘如是我闻’四个字才可以证明这部经都是你阿难自己亲听佛说的,不是从旁人那里听来的。”因为佛这样吩咐过阿难的,所以阿难编集的各种佛经,开头第一句都有“如是我闻”四个字的。

  (2)一时:是有这么一个时候的意思。因为“时候”各处不同的,所以不能够说定某年某月。譬如说我们现在用的阳历正月初一,在阴历还是十一月。又像夏朝的十一月到周朝就算是正月了;又像忉利天的一昼一夜,在我们这外世界已经是一百年了;夜摩天的一昼一夜。在人间已经是二百年了;所以佛经上讲到佛法的时候,都浑说一个时候,不能够就定是在什么年份、月份,就为这个缘故。

  (3)忉利天、夜摩天:在后面解释“无量诸天大众俱”一句里会详细讲明白的。

  (4)舍卫国:舍卫国“是一个大国的名,就是现在印度的地方。

  (5)祗树给孤独园:是舍卫国内的一个花园。舍卫国有一位有财、有势、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名叫“须达多”。他时常周济穷苦的人,所以都叫他“给孤独长者”。

  那个时候,舍卫国的国王有一个太子,名叫“祗陀”。他有一个花园,叫“逝多园”,园内有很多的树木,这位长者想问祗陀太子买下这个花园,在园内造一点房屋,请佛来说法。太子假意不肯,说要把金子铺满这个花园的地,才肯卖给你。给孤独长者听了,就拿出自己家中提金子来,铺在花园的地上。那太子看他诚心的很,就把这个花园送给他了。后来就把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做了这个花园的名字,所以叫做“祗树给孤独园”。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4)

  与(1)大比丘僧(2)(3)。千二百五十人俱。

  【解】在祗树给孤独园内,同佛常常在一起的有出家的1250人。(这一句是同佛在一处的人数。)

  【释】(1)与:是“同”的意思。

  (2)比丘:比丘是梵语。出家的男子,受了“具足戒”的,叫“比丘”。就是俗人称他们为“和尚”的男子。出家的男子受的“具足戒”,总共有250条,受了这250条“具足戒”的男子,才可以算是“比丘”。凡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都是男身。就是妇女们,倘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都会变成男身的。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外大愿,其中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倘然生到我国里来的女人,仍旧是女身的,我就不愿成佛。”阿弥陀佛发过这样的大愿心,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只有男身、没有女身的。所以只有“比丘”没有“比丘尼”。

  (3)大比丘:在这一句经里,“比丘”前加一个“大”字,可见得这些比丘都是道行很高的,并不是初出家的人能够比的上的。

  (4)大比丘僧:在这部经里所说的“大比丘”,那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在舍卫国听佛说法的,并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佛得道后,最先度脱他们的。

  (5)僧:是许多人和合在一处的意思,因为出家人都是许多人和合在一处修行的,所以“出家人”叫“僧”。又“僧”字,从菩萨起直到初出家受过具足戒的,都可以称“僧”。

  (6)具足戒:“具足”两个字是完全的意思。“戒”是防备做不了规矩的事情和禁止做恶事情的方法。“戒”有好几种,有多有少的。受“具足戒”就是受“全戒”,没有比这种戒再多的了。受过了戒不可以再犯了。譬如受了“杀戒”,就不可以杀活的东西了。

  (7)比丘尼:出家的女人,受了戒的叫“比丘尼”。就是俗人称她们为“尼姑”的女人。出家的女人受的“具足戒”总共有500条,受了这500条具足戒的女人,才可以算是“比丘尼”。

  皆是大阿罗汉(1)。众所知识。

  【解】上面所说的1250人,都不是平常的出家人、都是大阿罗汉。大众人都知道他们、认识他们的。(这两句话是说同佛在一处的许多人是怎么样的一等人)

  【释】(1)阿罗汉:就是俗人叫做“罗汉”的。

  (2)修行:一个人修行,将来就会得到好报应。一个人造业将来就会得到苦报应。

  修行到样样完全、样样圆满,就成佛了。

  修六度万行的,就是菩萨。

  修十二因缘的,就是缘觉,也叫辟支佛。

  修四谛的,就是声闻。

  修上品十善业的,生在天道,就是生到天上,做天上的人。

  修中品十善业的,生到人道。还有一种说法,是守五戒的,生在人道。

  修下品十善业的,生在阿修罗道。

  犯下品十恶业的的,生在畜生道。

  犯中品十恶业的,生在饿鬼道。

  犯上品十恶业的,生在地狱道。

  以上是先把修行、造业的各种人所受的报应,所以不相同的缘故,大略说一点,在下面再把一种一种的说清楚。

  (3)业:凡是所持的念头、所做的事情,不论善的、恶的,都叫做“业”。

  (4)善业:转善念头、做善事情,就叫“善业”。

  (5)恶业:转恶念头、做恶事情,就叫“恶业”。

  (6)上品、中品、下品:修得最认真的叫做“修上品”,差一点的叫做“修中品”,再差一点的叫做“修下品”。

  十恶业犯的最重、最多的叫做“犯上品”,差一点的叫做“犯中品”,再差一点的叫做“犯下品”。

  (7)六道:若是一个人不修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总在这六道里出出进进,逃也逃不出。六道有“三善道”、“三恶道”二种。

  (8)三善道:善的就生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叫做“三善道”。

  (9)三恶道:恶的就堕落到“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叫做“三恶道”。

  (10)六度:又叫“六波罗蜜”。

  第一是“布施”,梵语叫“檀那波罗蜜”。布施有两种:一种叫“法施”,就是拿佛法来劝化人;一种叫“财施”就是拿钱财、物件来周济、苦人。

  第二是“持戒”,梵语叫“尸罗波罗蜜”,就是守住佛的禁戒,不造各种恶业。

  第三是“忍辱”,梵语叫“羼提波罗蜜”,就是忍耐一切苦痛,受了旁人欺负,不同他争闹。

  第四是“精进”,梵语叫“毗梨波罗蜜”。就是各种善事肯发狠去做,各种恶事肯发狠去禁止。

  第五是“禅定”,梵语叫“禅那波罗蜜”。就是把这个心,安住在“真如实相”的道理上,不放他散开来想杂乱的念头。

  第六是“智慧”,梵语叫“般若波罗蜜”。就是能够分别真正的道理,破除种种的迷惑。

  (12)十二因缘:

  第一是“无明”。就是不明白真正的道理产意思。因为不明白道理,就会生出种种烦恼来,所以又叫做“烦恼的根本”。

  第二是“行”。行字意思就是没有停歇。因为种种的烦恼没有停歇的时候,常常动起心来,就造出种种的“业”来了。

  第三是“识”。识是“业识”,就是妄想分别心。因为一个人前世有了种种的“业”,就被这种种的“业”感动了这个“识”,看见了可以投胎的地方,就去投胎了。

  第三是“名色”。就是投了胎,“识”和身体都渐渐的长大起来了。

  第五是“六入”。又叫“六根”就是眼、耳、鼻、身、口、意(即念头)。完全成就了,要出胞胎了。

  第六是“触”。就是初生出来,年纪二、三岁的时候,对于各种的东西、各种的事情,还不很会分别它的好的、坏的、苦的、乐的。

  第七是“受”。就是年纪到了六、七岁的时候,对于各种的东西、各种的事情,渐渐的会分别起好坏来。就觉得的有时受着乐,有时受着苦了。

  第八是“爱”。就是年纪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就会生出种种爱的心、贪的心来了,并且生得很厉害的。

  第九是“取”。就是到了成人的时候,这种种的爱心、贪心更加厉害。想到什么,就一定要得到手了。

  第十是“有”。有字,就是“业”字的意思。因为有了“要”的心,就会生出烦恼来了。有烦恼,就会造出种种业来了。既然造了业,就会有将来的报应了。

  第十一是“生”。就是按照现在所造的善业、恶业,将来就要受生生死死的苦,并且还不知道生到什么地方去。

  第十二是“老死”。就是既然有了“生”的苦,就一定有“老”的苦、“死”的苦了。

  第一种的“无明”,最是迷惑人的东西。有了这种“无明”,一个人就糊糊涂涂的随便造业;造了业,就要受报应了;受报应,就是在这个人生生死死里,出了又进,进了又出;或是投人身、或是投畜生,总归逃不出这个关头。所以,这个“无明”实在是一个人生生死死的根本。有了这个根,就是会生出第二种的“行”,一直生出第十二种的各种因缘来了。

  一个人死了去,死的是躯壳,他的灵性仍旧还在的、不会死的。他的“无明”也仍旧没有破去,所以免不得还要投生做人。

  (13)因缘:“因”字是种子的意思。“缘”字是帮助成就的意思。譬如种稻,一粒谷是“因”。地土、雨水和种田人是“缘”。不论什么事情,都要有“因”、有“缘”才会成就,一个人所以生了又生、死了又死,逃不了这个生死的苦,就因为有了这十二种“因缘”的缘故。

  (14)缘觉:“缘觉”晓得生生死死的苦,所以就在这十二种因缘上用功,自己开悟了、得了道,就成就了一个不生不死的身体。因为他们觉悟了这十二种的“因缘”,所以称他们做“缘觉”。

  (15)分别:不论什么事情、什么东西、都去分别他好的、坏的、喜欢的、不喜欢的。

  (16)名色:这个时候,一个人的“识”还没有什么大用处,只有这个“识”的名目,所以叫做“名”。身体虽然没完全成就,但是已经渐渐的要成就色身了,所以叫“色”。

  (17)灵性:是最灵妙的“知觉性”,并不是大家所说的“灵魂”。灵魂是常常要变的,灵性是永远不变的。

  (18)知觉性:是众生本来就有的“性”,有了这个“性”才有知觉,没有这个性,就同木石一样了。所以叫做“知觉性”。

  (19)四谛:

  第一是“苦谛”。谛字是见到了真实的道理,一点也没有错的意思。“苦谛”,就是苦报应。

  第二是“集谛”。集是聚集的意思。就是“贪、瞋、痴”等种种烦恼和种种的恶业,能够聚集起各种苦报应来。

  第三是“灭谛”。就是灭除生生死死的苦恼。

  第四是“道谛”。就是照真正的道理修行。

  因为有了第二种的烦恼恶业,就有了第一种的苦报应。所以要修真正的道理,才可以灭除生生死死的苦恼。

  “声闻”明白了这种道理,所以就在这四种道理上用功夫,修到了不生不灭的地位。

  (20)声闻:“声闻”还有四种分别,叫做“四果”。“果”字,就是结果的意思。修到什么功夫,就结成就什么果。也有叫做“果位”的,加一个“位”字,就是得到什么位子的意思。第一果叫“须陀恒”,第二果叫“斯陀含”,第三果叫“阿那含”,第四果叫“阿罗汉”。

  须陀洹:这个名字是梵语。翻译出中国文来,叫做“入流”,也叫“预流”。意思就是刚刚明白真正的道理,可以进到圣人一类的地位了。

  斯陀含:功夫稍深的一点的叫“斯陀含”。也是梵语,翻译出中国文来叫“一来”。意思就这个人死了就生到天上去,做一世的天上的人,再生到我们人的世界上来,做一世的人,就能断尽生死的苦恼,不再受生死了。

  阿那含:功夫更深一点的,叫“阿那含”。也是梵语,翻译出中国文来,叫做“不来”。意思就是这个人死了,生色界天上去,有的就在这一层天上,证到第四种果的就“了生死”的;有的要在色界的各层天里,一层一层的升上去,受了几次的生,才“了生死”的;还有的要从“色界天”上,一直生到了“无色界天”去才了生死的。但是,总归在天上修,一直要修到烦恼都断得清清净净不再生到人的世界上来。

  阿罗汉:在“声闻四果”中,“阿罗汉”的功夫最深。阿罗汉也是梵语,翻译出中中文来,叫做“无生”。意思就是一切烦恼都断清清净净,一点也没有,不再受生死的苦恼了。“罗汉”是“声闻”中最高的一“位”。

  (21)小乘——大乘:“缘觉”和“声闻”只知道自己要逃脱这生生死死的苦,不肯发心度人的,不象“菩萨”一边自己修,一边就专门度尽世上人的苦,所以,“声闻”和“缘觉”叫小乘。

  “声闻”和“缘觉”虽然有致于再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做人、受生生死死的苦,但是倘然不发度人的大愿心、修菩萨的道,那就终究不过是“声闻”、“缘觉”罢了。不独是不能成佛,并且也不会成菩萨的。所以,一个人修行,总是要发大愿心,不可以只管自己、只顾自己的。

  但是,“声闻”、“缘觉”即然修到了“阿罗汉”、“辟支佛”的地位,他们不论迟早,决定会回转“小乘”的心来,归向到“大乘”的佛道上去。发大愿心,学做菩萨,情愿再来世界上来,度脱一切苦恼的众生的,到了这样的地步,就是“菩萨”了。不过,有的就在这一世里发大心的,有的则要过了许多劫数才发大心的,但是决定没有永远不发大心的。

  (22)乘:“乘”就“车”。“大乘”譬如大的车,可以装很多东西的。“小乘”譬如小的车,不能够多装东西的。

  这是譬喻菩萨的心量大,能够度一切众生;声闻、缘觉的心量小,不能够多度众生。

  度脱的众生多,就是修行的功德大,等到修行的功德圆满了,就成佛了。

  (23)了生死:就是不再生了又死、死了又生。

  (24)色界天、无色界天:在下面解释“无量诸天大众俱”一句中,都会详细说明的。

  (26)心量:“心”就是“心思”;“量”就是限量。“心量”实在就是俗话的“度量”。凡夫的心量有限制的,所以小;菩萨的心量没有限制的,所以大。

  (27)十业:是“身三业”,就是身体上造出来的三种业:第一是杀业,第二是盗业,第三是“淫业”。

  “口四业”就是口上出来的四种业:第一是“妄言”中,第二是“两舌”,第三是“恶口”,第四是“绮语”。

  “意三业”就是意识里造出来的三种业:第一是“贪”,第二是“瞋”,第三是“痴”。

  (28)杀业:不要说杀人了,就是最小的虫子,也是一样有生命,都不可以杀的。不吃素的人,这杀业犯得多极了。

  (29)盗业:不要说强抢了,就是拿别人的东西,你没有告诉他,他也没有应许你,先就拿了,就算是盗。

  (30)淫业:不要说淫人家的妻女了,就是嫖妓,也就犯了淫了。妇女同旁人家的男子,私下往来,也一样犯淫业。

  (31)妄言:就是说假话。

  (32)两舌:就是搬弄是非。

  (33)恶口:就是骂人。

  (34)绮语:就是说轻薄话。

  (35)贪:就是贪心不足。

  (36)瞋:就是动火发恨。

  (37)痴:就是心里转念头不合正当的道理,并且不相信“因果”,不相信一个人死了,他的灵性仍旧不灭的道理。

  (38)因果:粗话说起来,就是“报应”,在下面解释“彼佛何故号阿弥陀”一句中,会详细讲明白的。

  (39)五戒:同“十善”差不多。第一是戒杀,第二是戒盗,第三是戒淫,第四是戒妄语,第五是戒饮酒。这“五戒”若守不住,就不敢保住这个人身;倘然守住“五戒”这个人身就一定靠得住了。

  (40)优婆赛:凡是在家的男子受了“五戒”,叫做“优婆赛”。

  (41)优婆夷:凡是在家的女人受了“五戒”,叫做“优婆夷”。

  (42)妄语:包括“两舌”、“恶口”和“绮语”在内。

  (43)饮酒:因为酒最容易迷人的心。一个人喝醉了酒,就会做出种种不规矩的事情来,所以要戒的。

  在“释”中,只有(1)与经文有关系,从(2)至(3)就同经文没有关系了,那么为什么要去讲它呢?因为在佛法里,这些大略的道理也都应该要晓得一点的。所以一齐把它来大略说说。看了懂的自然好,看了不明白的,可以暂时不去管它。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5)

  长老(1)舍利弗(2)、摩诃目犍连(3)、摩诃迦叶(4)、摩诃迦旃延(5)、摩诃俱絺罗(6)、离婆多(7)、周利槃陀伽(8)、难陀(9)、阿难陀(10)、罗睺罗(11)、憍凡波提(12)、宾头卢颇罗堕(13)、迦留陀夷(14)、摩诃劫宾那(15)、薄拘罗(16)、阿[少/兔]nou楼陀(17)。如是等诸大第子(18)。

  【解】他们是道行高、出家的年数多的舍利弗等十六位长老,有这样的许多大弟子。(这一段是说一千二百五十人,都是大阿罗汉,其中不某某等这几位,并说明他们都是佛的大弟子、是阿罗汉,都不是平常的出家人。)

  【释】(1)长老:“长”字是说道行高;“老”字是说出家的年数多。“长老”两个字,不独是称“舍利弗”一位,从“舍利弗”起至“阿nu楼陀”总共十六位,都是道行高的,还有出家的年数多的,所以都称他们做“长老”。

  但是“道行高”和“出家年数多”两种,其中只要有了一种,也不可以称“长老”的。

  (2)舍利弗:就是“舍利子”。在佛的许多弟子中,要算“智慧”最高,所以称他智慧第一。

  (3)目犍连:就是“目连”,神通最大,所称他神通第一。

  (4)摩诃迦叶:专门苦修的,佛哀怜他年纪大了,劝他休息,他仍旧苦修,所以称他头陀第一。

  (5)摩诃迦旃延:同旁人讲起道理来,能够使得大家相信他、佩服他的说法,所以称他论议第一。

  (6)摩诃俱俱絺罗:口才最好,随便问什么,都能回答的,所以称他答问第一。

  (7)离婆多:他的心情很正的,没有一点颠倒的念头。又是很定的,没有一点散乱的念头,所以称他无倒乱第一。

  (8)周利槃陀伽:他的根机是很钝的。佛教了他两句偈,就一心一意的读这两句,想这两句的道理,后来竟然就明白一切的佛法了,所以称他义持一。

  (9)难陀:是佛的同胞弟,最讲究礼节,并且相貌也好,所以称他仪容第一。

  (10)阿难陀:是佛的堂弟,就是编集这部《阿弥陀经》的。他做佛的侍者,做了25年。佛每次说法,他总是听到的。并且佛从前所说的法,他没有听到的,佛也重新给他说一遍。他所听的佛法就比大众格外多了,所以称他多闻第一。

  (11)罗睺罗:是佛的太子,他的功行秘密的很,只有佛知道他,所以称他密行第一。

  (12)憍凡波提:因为他过去千万世的时候,嘲笑了出家人,所以经过许多劫数的时代,堕落在畜生道里做牛,后来报应满了,做了人,吃起东西来,还象牛倒噍的样子,佛恐怕旁人看见了要嘲笑他,就造成轻慢圣人的罪了,所以教他长在天上、受天人的供养,所以称他受天人供养第一。

  (13)宾头颇罗堕:佛吩咐他长久住在世界上,受这末法时代的供养,所以称他福田第一。

  (14)迦留陀夷:是佛常常差他出去教化人的,所以称他教化第一。

  (15)摩诃劫宾那:懂得天文的,所以称他知星宿第一。

  (16)薄拘罗:因为他从前周济过一个有病的出家人,并且还能够守不杀生戒,有了这两种功德,就世世做人,都是长寿的,所以他寿命第一。

  (17)阿nou(非常抱歉,这个字打不出来,一个少、一个兔,上下结构)楼陀:也是佛的堂弟,因为眼睛瞎了,佛教他修一种定心的方法,就得了“天眼通”,比旁人的天眼更加特别,所以称他天眼第一。

  (18)诸大弟子:照这部经里说,同佛在一块的罗汉有1250人之多,若是把他们的名字,一位一位都提出来,那就烦得不得了。所以只把这“道行最高”、“出家年数最多”、并且各有一样“特长”的十六位大弟子提出来,做个榜样的。

  (19)智慧:“智慧”和“聪明”,虽然差不多,但是究竟不同的。聪明可以用在正路上,也可以用在邪路上;智慧是能够分明邪正的道理的。

  (20)头陀:是梵语,有“除去”和“洗净”的意思,总共有十二种刻苦修行的规矩,都是出家人学的,大概都是除去种种烦恼、洗净心思的方法。

  (21)钝:就是没有智慧。

  (22)偈:是梵语,就是中国的一个“颂”字,是称颂,颂扬的意思。在佛经中,凡是句子有长短的叫做“长文”;句子的字数多少一样的叫做“偈”,也叫做“颂”。有一句三个字的、有一句四个字、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的,各样的偈,同我们中国的诗差不多。

  (23)义持:“义”字就是道理,“持”字就是守牢的意思。

  (24)仪容:“仪”字就是礼节,“容”字就是相貌。

  (25)侍者:近身服侍的叫做“侍者”。

  (26)倒噍:是咬嚼。牛吃东西,吃过后,往往停了一刻,再吐到嘴里咬嚼一回,就叫做“倒噍”。这位憍凡波提罗汉,有这样一种的形相。

  (27)末法、像法、正法:从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算起,叫做“正法”时代,总共是一千年;过了一千年,叫做“像法”时代,总共也是一千年;其后是 “末法”时代,总共是一万年。现在正是在末法的时代,已经过了九百五十多年了。

  (28)福田:“福田”是说修了功德,一定能够受到享福的报应,同下了种子在田里,一定得以收成一样的意思。

  (29)教化:“教”是教导的意思,“化”是劝化的意思。

  (30)天眼通:在下面解释“其土众生,常以清旦”一节里,会说明白的。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6)

  并诸菩萨摩诃萨(1)。文殊师利法王子(2)、阿逸多菩萨(3)、乾陀诃提菩萨(4)、常精进菩萨(5)。与如是等诸大菩萨(6)。

  【解】还有许多大菩萨,就是文殊师利法王子等各位大菩萨。(为一段是说不独是有1250位大罗汉,并且还有许多大菩萨,其中有某某等几位。)

  【释】(1)菩萨摩诃萨:是梵语,若是完全说起来,应该说“菩提萨埵”、“摩诃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觉”就是不迷,“悟”就是醒悟,又有使得旁人醒悟的意思。“萨埵”是众生的意思。“摩诃”是大的意思。“菩萨摩诃萨”五个字,并起来说:就是能够把佛法来化导众生,使得众生能够明白真实的道理,并且是大大的化导,要一切众生都成佛。若是照字眼讲起来,就是“大菩萨”三个字。

  (2)文殊师利法王子:就是文殊菩萨。在许多菩萨中,智慧最高,所以把他的名字排在各位大菩萨的第一位,同把舍利弗排在许多罗汉中的第一位是一样的意思。

  (3)阿逸多菩萨:就弥勒菩萨。现在各处寺院里,山门口的一尊开了口笑的菩萨,就是他的形像。但是要晓得,这一尊像,是唐朝时候,一位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出来的应化身。所以塑这样的像,使人晓得菩萨常常在世界上显现的道理。若是讲到弥勒菩萨的本像,那就和文殊菩、普贤菩萨一样的。

  从释迦牟尼佛后,将来第一个成佛的,就是经上的这位阿逸多菩萨,将来就称做“弥勒佛”。他的心是最慈悲的。

  (4)乾陀诃提菩萨:就是“不休息菩萨”。因为他不晓得经过了几千万万年,一直修行,从来不休息的,所以得了这个名字。

  (5)常精进菩萨:照《大宝积经》说:这位菩萨为一个众生,不晓得费了多少年代去劝服他,还是不肯受劝,但这位菩萨却仍旧跟着他,用种种方法教化他,没有一点厌倦心的,所以称他叫常精进。

  (6)诸大菩萨:佛说法的时候,来听法的菩萨也多得很,若是把他们的名字一位一位都提出来的也太烦了,所以拣几位提出来。但是为什么提出他们这四位呢?那是有一个道理的。因为修这个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必定人有“信”、“愿”、“行”三种心才能够成就。

  若是没有大智慧的人,就不能够发起真实的信心来;没有大慈悲的心,就不能发起度脱一切众生的愿心来,倘然不发度脱众生的这个大愿心,那就同阿弥陀佛的愿心不能够相应了。那么就是愿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恐怕也不能够成就了。

  有了这信心、愿心,还要切切实实的修行——念佛,不可以一天不念。若是今天念了,明天不念,那也是不会成就的。并且要把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念头,时时刻刻放在心上,不可以念过了佛,就把这个念头抛开的。

  所以必定要学那文殊菩萨的真智慧,发起信心来;学那弥勒菩萨的大慈悲,发起愿心来;再学那不休息、常精进二位菩萨修行的样子,一心一意的念佛才能成就。这里特地提出他们四位来,就是给修行人做个榜样的意思。

  (7)信、愿、行:(“行”,凡是作修行解释的,都读“恨”音)信是相信,愿是情愿,行是照修行的方法修。在下面解释“众生闻者,应当发愿”一节内会详细说明的。

  及(1)释提桓因(2)等。无量(3)诸天(4)大众(5)俱(6)。

  【解】还有释提桓因等许多天上的人,同各种人都在一块儿。(这两句是说不独是大罗汉、大菩萨,还有许多天上的人、各方世界上的人,和龙王等,都在那里听佛说法。)

  【释】(1)及:“及”字,是“同”的意思。

  (2)释提桓因:就是道教里所说的“玉皇大帝”。实在就是第二层天上的“天帝”。第二层天叫“忉利天”在须弥山的顶上,就是我们的头顶上的天。这一层天的天王,就是“释提桓因”也叫“帝释”。

  佛经上说过,他从前在迦叶佛的时候,是一个平常的女人,他因为看见迦叶佛入了涅槃,就发了一个大愿心,要造一座塔来供养迦叶佛。在那时,还有三十二个女人帮助他造塔,成就了这个大愿心。靠了这种善业,他就做了“忉利天王”。在“忉利天”的四边东南西北,各有八天,总共有三十二天,各天的天王就是那三十二个女人做的。但是这三十二天,都归释提桓因管的。

  可见造塔、造庙的功德大得不得了的,所以有这样大的好报应。

  (3)无量:是很多、很多的意思。

  (4)诸天:“诸”是许多的意思。因为天多得很,不但是一直上去的二十八天,包括忉利天四面的三十二天,所以叫“诸天”。

  (5)大众:“大众”二字,不独是说天上的许多人,并且包括“阿修罗”和其他世界的各种人,还有龙王等,种种都在内。

  (6)俱:就是在一块的意思。

  (7)天:共有二十八天,欲界六层天,色界十八层天,无色界四层天。都叫做“天道”。

  (8)欲界天:

  1、四大天王:在须弥山腰的四周围,各有一位天王。东天王名叫持国天王,南天王名叫增长天王,西天王名叫广目天王,北天王名叫多闻天王。这四位天王因为在须弥山山腰的四周围,所以盖不到我们这个世界的。

  2、忉利天解释见上(2)。

  3、夜摩天

  4、兜率天

  5、化乐天

  6、他化自在天

  从我们这个世界下边的最下一层地狱——阿鼻地狱起,向上经过我们的这个世界,一直到位“他化自在天”,总共有六层天,都叫做“欲界”,因为生有这里的人,都有男女情欲的,所以叫做“欲界”。

  (9)色界天:

  从欲界天再上去,叫做“四禅天”,就是“色界”,总共有十八层天。其中是:

  1、初禅三天:有“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这三层天叫“初禅天”。

  2、二禅三天:有“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这三层天叫“二禅天”。

  3、三禅三天:有“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这三层天叫“三禅天”。

  4、四禅九天:有“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这九层天叫做“四禅天”。

  凡是生到这九层天的人,都没有淫欲了,并且只有男人没有女人的。不过,那些人的身体,都还有形状和颜色,可能看得见的“色身”,所以这十八层天,叫做“色界”。

  (10)无色界天:从“色界”十八层天再上去,又有四层天:叫做“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和“非想非非想处天”。住在这四层天上的人,连色身都看不见了,所以叫做“无色界”。

  (11)迦叶佛:在下面解释“其中多有一生补处”一句中会说明白的。

  (12)阿鼻地狱:“阿”是梵语,就是中国的“无”字,“鼻”字就是中国的“间”字,所以又叫“无间地狱”。在那里就是常常不停歇的受苦,没有一点间断的时候。地狱的种类很多,这“阿鼻地狱”是最苦的、犯罪最重的,就要堕到“阿鼻地狱”里去的。

  (13)色身:就是有形状颜色可以看见身体的。

  (14)三界:佛经里常常说的“三界”就是这“欲界”、“色界”、“无色界”。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7)

  尔时(1)。佛告长老舍利弗(2)。从是(3)西方过十万亿佛土(4)。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5)。今现在说法(6)。

  【解】在那个时候,佛告诉长老舍利弗道:从我们这个世界一直向西方去,经过十万亿佛的世界,那个地方,另外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世界”。在那个西方极乐世界中,有一尊佛,名叫“阿弥陀佛”,现在在那里说佛法。(这一段经文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在什么地方和西方极乐世界,有哪尊佛在那里?在那里做什么事?》

  【释】(1)尔时:“尔时”二字,是那个时候的意思,就是佛说法的时候。

  佛向来说法,都是先有人问了再说的,独有这部《阿弥陀经》是没有人问,佛自己说的。这是因为佛看见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造业太多了,受苦受得太深了,哀怜我们世界上的人的心里太悲切了,急急要人晓得有这么一个好地方,有这么一个好方法,可以使得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不要再受种种的苦,所以等不得人问就先说了。

  但是这种很深很妙的方法,若然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恐怕听了,心里不免要有些疑惑。倘然有了一点疑惑心,那就不能够发起愿心来,照了这样的方法,切切实实去修行了。

  要晓得天下的事情,都是靠了这个切实的信心做成就的,何况修学佛法呢!

  (2)舍利弗:在佛的弟子中间,舍利弗是第一个有智慧的人。对佛说的这种道理,容易明白些,所以佛叫了他的名字,同他说。虽然像是只同舍利弗一个人说,实质是同大众说的。并且佛说的时候,凡是在那里的大众,没有一个不听得的。当他们看见舍利弗这样有智慧的人,听了佛说的这种方法,大家就知道这个方法,断断乎没有可以疑惑的地方,都应该发起信心、愿心来了。佛所以叫舍利弗的意思,就是要大众发起信愿心来。这层道理,不可以不说明白的。

  (3)从是:“是”字,就是指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

  (4)十万亿佛土:“亿”就是一千万,“十万亿”就是一万万万。“佛土”就是佛所住的、所教化的世界,一个“佛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过十万亿佛土,就是从我们这个世界起,一直向西过去,经过一万万万个“三千大千世界”便到极乐世界了。

  (5)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所以永远在西方极乐世界,并且永远在西方极乐世界说法的。

  (6)今现在说法: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阿弥陀佛已经在那里说法了,现在仍旧在那里说法,就是再过无穷无尽的年代,也还在那里说法。这是阿弥陀佛同别个世界的佛特别不同的情形。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真实的好处,实在就在这一层道理上。因为常常可以听到阿弥陀佛的说法,永远不会停歇的,所以能够容易成就。

  (7)娑婆世界:“娑婆”二字是梵语,是会“忍耐”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会忍耐受这种苦。

  现在我们所住的地方叫做“南赡部洲”,在须弥山的南边。

  (8)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万万四种说法。

  在《华严经》中所说的:“亿”都是在“百万”之后,可见得“亿”的数目,必定比较“百万”还大。

  在《金光明经》中所说:一个大千世界,有百亿日月、百亿须弥山,合算起来,“亿”就是作“一千万”。

  这部《阿弥陀经》中所说的“亿”,不可以照“十万”算的。因为记大数目,必定是用大的计数的。

  灵峰澫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中就说这“亿”是“一千万”。大师的注解一定是有根据的。

  (9)三千大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也叫做一个“佛土”。因为其中有“小千”、“中千”、和“大千”三个“大千”的数目,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并不是在一个“佛土”中,有三千个“大千世界”。不要解释差了。

  (11)世界:每一个世界从“直”系上讲来“从地狱起,一直向上到“大梵天”,其中有一个“日”,一个“月”,一座“须弥山”。“日”和“月”都在“须弥山”的山腰周围运行。

  从“横”系讲起来:在须弥山外面,有“香水海”,再外面,有“七金山”,每一座山隔着一道香水海。总共有七道香水海和七座金山。在须弥山的周围,总共有四个洲:东边的叫“东胜神州”,也叫“弗婆提”;南边的就是我们这个“南赡部洲”,也叫“阎浮提”;西边的叫“西牛贺洲”,也叫“瞿陀尼”;北边的叫“北俱卢洲”,也叫“郁单越”。

  那“须弥山”都是四种宝贝合成就的。不像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山是泥土和石合成的。

  须弥山在水底下,有八万“由旬”(每一“由旬”有四十里。)在水面上,也有八万“由旬”。

  第一座金山,比须弥山一半的高;第二座比第一座一半的高,每向外一座,高就减少一半。

  在第七座金山东外边,有一道“咸水海”,上面所说的东、南、西、北四个洲,就在这“咸水海”上面。

  咸水海的外边,就是“铁围山”。

  我们许多的天,许多的山,许多的海,算是一个世界。这样的世界,叫一个“小千世界”。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8)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那个世界,为什么叫他“极乐世界”

  其国(1)众生(2)。无有众苦(3)。但受诸乐(4)。故名极乐。

  【解】因为生到那个世界中去的许多人,没有种种的苦恼,只有享种种的快乐。所以叫做“极乐世界”。(这一段是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没有苦恼,只有快乐。)

  【释】(1)国:在这部《阿弥陀经》中,除了“舍卫国”的“国”字外,其它所有的“国”字,都是作“一个大千世界”解释的。因为一个“大千世界”中,就有一尊佛做“教主”(5)。

  这一个“大千世界”,也就称做“国”。若是做我们现在所称做“国”的讲起来,单是一个“南赡部洲”,就已经有许多的大国、小国;那是一个“大千世界”国,要有有无穷无尽的“国”了。

  但是这种“国”都是人的“国”。不是佛的“国”。下面解释中,凡是讲到“国”的地方,都是说“佛国”的,就是一个“大千世界”。

  这里的“其国众生”的“国”字,是指西方极乐世界说的。

  (2)众生:“众生”二字,除了佛,都可以叫的。菩萨、缘觉、声闻、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都是“众生”。但是这种说法是普通的说法。

  这部《经》里所说的“其国众生”的“众生”虽然其中也有天道、人道两种,但是已经都成了菩声闻的圣人了,决定没有“凡夫”在那里的,何况“阿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四种恶趣就更没有了。

  (3)众苦:“众苦”二字有许多说法:有“三苦”、“十苦”、“一百十苦”种种的分别。最普通说的,有八种苦,那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无论你富的、贵的,都是免不了的。

  一、第一种苦叫“生苦”。就是一个人在娘肚子里的时候,气闷的不得了,娘吃些热的东西下去,就像火山旁边一样的热;娘吃些冷的东西下去,就像在冰山旁一样冷,娘吃的饱了,又像一座山压下来一样的重;等到要生下地的时候,像是两座山把他夹住了,硬在这两座山中间钻出来,那些痛苦都是说不尽的,所以小儿生下来,总是哭就是这个缘故。

  二、第二种苦叫“老苦”。就是人到了老的时候,苦恼得很,要看什么东西,眼光看不明白了;要听什么说话,耳朵听不清楚了;要吃什么东西,牙齿脱落了,咬不动了;要走到什么地方去玩玩,脚又没有力了,走不动了;冷起来,格外怕冷,热起来,格外怕热;交什么节气的时候,又要觉得腰酸背痛了,这种苦,哪里说得尽呢?

  三、第三种苦叫“病苦”。生病是最公道的,那怕你富的、贵的人,病起来和贫的、贱的人一样的。要吃,吃不下;要睡,睡不着;要走,走不动;肚子里种种的难过;浑身种种不舒服;还要许多极苦的汤药;厉害的病,还要觉得痛得不得了,一日到夜叫天叫地;到了这个时候,什么人能代替呢?有一俗语说得好,叫做“英雄独怕病来磨”。这真是叫有法没用处的了。

  四、第四种苦叫“死苦”。一个人到死的时候,伸手牵脚,扮鬼脸,看他种种样子,就晓得这种苦实在是不容易受的;要说话,舌根硬了,不好说了;或是神志不清醒了,或是人虽然人虽然清楚的,喉咙被痰塞住了、说不出来了;要透气,气又逆了,透不转来了;浑身痛苦,四肢百节,处处象是硬把他拆开来一样;要死,又偏偏气不肯断,死不下去,看了自己家里的人,真是心痛难熬。这种种的苦,可惜人死了不会说话,所以人都不很晓得。

  五、第五种苦叫“爱别离苦”。就是极恩爱的夫妻儿女,天天在一块儿,不肯离开一步的。或是为了求衣、求食,要出门去了;或是碰到刀、兵、水、旱各种灾害,只得硬了心肠,各走各和路,那一种难舍难分的苦处,真是说不出来、描不来的;又象要死的时候,那是不独是恩爱情重的人要分别开了,就是平时最爱的东西,哪一样不要同他分开呢?所以到了临死的时候,往往要流下眼泪来,都是因为舍不得丢开的缘故。

  六、第六种苦叫“怨憎会苦”。就是一个人总有大家不要好的人,或是向来有怨仇的人,要来坏我的名誉;或是要来谋我的财产;或是要来伤我性命。盼不得大家避避开,不要见面,哪里知道,又偏偏常会着,逃也逃不过,会着了就会生出种种的烦恼来。这种事情,我们这个世界上,也很多的。

  七、第七种苦叫“求不得苦”。就是要东不得东,要西不得西。譬如想要一件东西,或是盼望成就一件事情,或是要到一个地方去,或是要看见一个好的人,偏偏都做不到,没有能够称我的心。这种情形,那怕你有钱有势的人也很多的,哪里都能样样称心呢?

  八、第八种苦叫“五阴炽成盛苦”。这是受苦的根。因为有了这种苦的根,所以就生出前七种苦来。什么叫“五阴炽盛”呢?这个“阴”字,就是遮盖的意思。不五种事情,遮盖了人本来有的灵性,弄得人的心,迷迷糊糊,造出种种的业来,受不尽的种种苦恼,所以叫他做“五阴”。

  (4)诸乐:“诸乐”二字是说种种快乐。因为和到极乐世界去的人不是从父母胞胎里生出来的,是从莲花里变化生出来的,自然“生苦”没有了。那个地方没有春夏秋冬,永远温和不会改变的,所以人也不会“老”,就没有“老苦”了。莲花里生出来的身体不是血肉身体,所以没有“病苦”。生到极乐世界去的人,就寿命无穷无尽,那么“死苦”与自然也没有了。我都是从莲花中生出来的,又是只有男子,没有妇女,所以都没有父母、妻子的,哪里还有“爱别离苦”呢?住在一块的,都是菩萨、罗汉,哪里还有“怨憎会苦”呢?要食,食自然会来;要衣,衣自然会来;要什么,有什么,“求不得苦”也自然也没有了。心思都是很清净的,所见的、听到的,都是叫人生出念佛的心来,哪里还会有“五阴炽盛”的苦呢?

  这种种的苦都没有了,自然就快乐了,况且还有下面所说的种种的地方、种种的东西,都是宝贝珍奇的,供给那些人享受,还不是很多快乐么?象这样的快乐,自然应该叫“极乐”了。

  (5)教主:凡是这一尊佛所教化的一个大千世界,就像一个“王”管理一个“国”所以,这一尊佛就称做“教主”。

  释迦牟尼佛是教化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一切众生的,所以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

  (6)阿修罗道:是善恶夹杂的。所以有的时候,同天道、人道叫做“三善道”;有的时候,同畜生、饿鬼、地狱,叫做“四恶趣”。“恶趣”二字同“恶道”差不多意思。

  (7)五阴:也叫做“五蕴”的,字眼尽管不同,意思是一样的,哪五种“阴”呢?

  第一种叫“色”。就是我们的身体,和那种种有形象可以见得到的东西,都包括在“色”内。

  第二种叫“受”。就是一个人所受的着的种种的苦的、乐的境界。

  第三种叫“想”。就是心中常常转着的种种好的、坏的乱念头。

  第四种叫“行”。就是心中秘转的乱念头,一个过去了,一个又起来了,接连着没有停歇的意思。

  第五种叫“识”。就是分别那种种东西,种种境界,这样好,那样坏的心。这“五阴”产“识”实在同那“十二因缘”里的“识”差不多的。

  因为有了这种“五阴”使得一个人迷迷惑惑、颠颠倒倒、不明不白,就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生起“贪、瞋、痴”三种坏心来了。起了这三种坏心,又倒转来着牢在这个“五阴”上面,正象火碰着了干柴一样,就会烈烈烘烘的烧起来了。

  这“炽盛”二字,本来是火势旺得厉害的意思。现在他来比喻这“五阴”的迷惑人,就像干柴引火一样,容易造出“业”来。这一世里造了“业”,到了下一世,又要受前边所说的七种苦的报应,所以,这八种苦是循环报应,牵连不断的。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9)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1)栏楯(2)、七重罗网、七重行树(3)。皆是四宝(4)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四方极乐世界有一排排的栏杆,总共有七重;一层层的罗网也有七重;还有一行行的树林,也总共有七重。这许多的栏杆、罗网、树林都是四种宝贝成就的。并且那四种宝贝成就的一重一重的栏杆,把一重一重的树林四面围起来;那四种宝贝成就的一重一重的罗网,也把一重一重的树林遮盖起来,好看的很。所以那西方的世界叫做“极乐世界”。(这一段经文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地面上的种种好处。最后总结一句,再说明白西方那个世界,所以叫他“极乐世界”的缘故。)

  【释】(1)七重:所说“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它们是一重栏杆围绕一行树林;一重罗网,遮盖一重树林,一重隔一重,总共有七重,都是排列的很整齐的。

  (2)栏楯:“栏”是横的栏杆,“楯”是直的栏杆。

  (3)行树:是说那些树林,都是一行一行,很整齐的意思。就是树上的枝、叶、花、果,都是枝对枝、叶对叶、花对花、果对果、整整齐齐,一点不杂乱的。

  (4)四宝:就是金、银、琉璃和玻璃四种东西。

  琉璃:是一种青色的宝石。玻璃:有些象水晶的一种宝贝,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用的玻璃。

  栏杆也不象我们这个世界上是木做的。

  罗网也不象我们这个世界上的线结的,那都是四种宝贝成就的并且那些罗网,虽然是四种宝贝成就的,但是很软的;象棉一样的,不像我们世界上金、银、宝石都是很坚硬的。

  树林高的有八千由旬。有些树完全是金的、或是银的、或是琉璃的,或是玻璃的。有些树树身是金的,枝叶是银的;有些树,树身是银的,枝叶是琉璃的;有些树,树身是琉璃的,花果是玻璃的;有些树树身是琉璃的,枝叶是玻璃的,花果是金银的,各色各样,种种的不同。各种宝贝,还都会放出光来,好看得很。

  在这些罗网中间,还有比了天宫更加好看的宫殿现出来。在树上面的花中,把这个极乐世界所有的景象,同佛的种种教导众生菩萨等种种修行,都会清清楚楚现出来的。

  那种种的好看,哪里形容得尽、讲得完呢?不独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断断不会有的,并且在我们这些人的心思里,也断断料想不到的。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1)、八功德水(2)。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6)。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6)。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3)、赤珠(4)、玛瑙(5)而严饰之。池中莲花(7)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8)。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是地面上有象上面所说的种种好处,还有七种宝贝形成的水池,池中有八种功德水,很满很满的。在池的底下,完全是金子的沙铺满的,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池,底下都是泥沙的;在池的四边,有阶沿、在道路。都是金、银、琉璃、玻璃四种宝贝,合起来成就的;在上面虚空中,有楼、有阁、,也都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七种宝贝,齐齐整整,装饰很好看的。在池内的莲花都是很大的,有车轮盘一样的大,青色的莲花会放出青色的光来,黄色的莲花会放出黄色光来,红色的莲花会放出红色的光来,白色的莲花会放出红色的光来,并且这种莲花都是很好、很香、很洁净的。(这一大段经文的说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好处,先说西方极乐世界池中的水的种种好处,再说阶道楼阁的好处,又说莲花的种种好处。

  【释】(1)七宝池:池的四边,也不是砖砌的,底下也不是泥沙的,都是有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七种宝贝成就的,所以叫“七宝池”。

  这种池,有完全是硫璃、金的;有池底是金的,四边是银的;有池底是金银的,四边是硫璃、玻璃的;有池底是琉璃、玻璃的,四边是砗磲、赤珠、玛瑙的;有池底是琉璃、砗磲、玛瑙的,四边是金、银、赤珠、玻璃的,也是各色各样都不相同的。这种宝贝,也是可硬可软的。

  这种池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很多的,并且还是很大的,或是十由旬大,或是二十、三十由旬,直至一百、一千由旬大,差不多要像海一样大了。

  生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可以随便在这些池中洗澡的,并且池中的水,要它热些就会热些,要它冷些就会冷些,要多些就会多些,要少些就会少些,只要一动念头,就会随了你的念头,使得你喜欢称心的。

  (2)八功德水:

  第一是澄净:就澄清洁净,没有一点冲激污秽的。

  第二是清冷:就是清净凉冷,没有一点昏浊烦躁的。

  第三是甘美:就是水的味道,觉得另有一种甜味,很好喝的。

  第四是轻软:就是水的性质,是轻浮柔软的。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水只会向下流,但是这里的水还会向上流的。

  第五是润泽:就是滋润滑泽,能够有益人的身心的。

  第六是安和:就是安宁和平,没有很大很急的波浪的,所以在水中洗澡,是很安稳舒服的。

  第七是除患:就是喝了这种水,不但是除去渴,并且可除去饿的。

  第八是增益:就是喝了这种水,或是在这种水里洗了澡,可以加增人的善根,使得从身体安乐,心思清净。

  有这样八种的好处,所以叫他做“八功德水”。

  并且池中的这种水,永远是满的,永远是不会干枯的,池底下没有一点泥土的,都是金沙铺满的。

  (3)砗磲:有些像白玉,有一条一条的纹路,像车轮的渠。渠本来就是小沟,“车渠”就在池上滚过的印子,像沟渠一样的。

  (4)赤珠:是红色的珠。

  (5)玛瑙:也是一种宝,形色像马的脑子。

  (6)阶道、楼阁:在池的四边,有沿阶道路;在虚空中,有楼阁,都是各种合成的。可见西方极乐世界,无论在水中、地上、虚空,所有的东西,都不像我们这个世界的东西,都是泥土的,或是板木的、砖石的。

  并且这些阶沿、道路、楼阁,也像以上的树林一样,或是一种宝贝合成的,或是二种、三种、四五六七种合成的,都是齐整得很。

  若是生在那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道行高、功德大的,那么他们的楼阁就会浮在虚空中,随着他们的意思要高就高、要低就低、要大就大、要小就小,而且不落下来的。这种希奇的事情,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做梦也梦不到哩!

  (7)莲花: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本来也算是一种最清洁的花,但讲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那就更希奇了。

  所说同“车轮盘”一样的大,要晓得那不是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各种“车轮”。

  照《观无量寿经》上说起来,西方极乐世界池中的莲花,团团圆圆,有十二由旬大,那就是一朵花,有四百八十里的大了。

  照《无量寿经》上说起来,西方极乐世界池中的莲花,大小很是不同的:有的竟然有一百由旬、或是一千由旬的大。可见所说的“大如车轮”不是象我们现在所看见的的“车轮”了。

  照《华严疏钞》上的说法,金轮王的车轮,就有一由旬大,所以这车轮的大小,实在不能够说一定的。

  看了《观无量寿经》和《无量寿经》所说莲花的大小,就可晓得这车轮的大小了。

  一朵莲花,有几百、几十亿的花瓣,也都是七种宝贝合成的。

  有些花,一朵一种颜色,就放出一种颜色的光来;有些花,一朵就有无穷无尽的颜色,就放出无穷无尽的光来。

  并且每一种光里,又会现出无穷无尽种种佛来,这些佛又各讲说种种的佛法,给他们自己世界中的人听。

  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若是有发心念佛的,那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就会生出一朵莲花来的;有十个人念佛,就会生出十朵莲花来;有百千亿个人念佛,就会生出百千亿朵莲花来。

  念佛的人越念越高兴、越念越诚心,那么这朵莲花就会一天光明一天、一天鲜艳一天。

  到了这个念佛的人,差不多要死的时候,阿弥陀佛便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拿了这朵莲花,来接引这个人去西方极乐世界去。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念佛的人就在这朵莲花中生出来了。一生出来,就同那些先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一个样子了,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是父母生,要慢慢的长大起来的。

  但是念佛的人,倘然起初念佛的心,是很勤恳切实的,念到后来,念佛的心渐渐退下来了,那么,这朵莲花就会渐渐地干枯了,发出的光,也就会渐渐地不鲜明了;若是竟然不念佛了,那么这朵莲花也就会消灭没有了。

  还有一层,生在这种莲花里的人,还有许多品级哩。大略说起来有九品:即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和下品下生。这是看念佛的人功夫的浅深和道行的高下定的。功夫深的、道行很高的,那么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即将就是上品上生;功夫不很深的、道行不很高的,品级也就渐渐地低下来了。

  上品上生的,一到西方极乐世界,那莲花立刻就会开的,就可以看见佛、听佛讲说法;若是下品下生的人,那莲花开的日期就很长久了。所以,我们修行人总要多念佛,多做种种善事,将来可以盼望到上品上生。

  (8)微妙香洁:“微”字,有微细的意思,因为每一张花叶上,有八万四千条的纹路,所以说他微细;还有精巧的意思,因为这种莲花都是宝贝成就的,所以说他精巧。

  “妙”字,就是好的意思。

  “香”字,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是香得很的。

  “洁”字,就是洁净的意思。

  (9)《观无量寿经》:是说观想的方法的,就是用心想念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景象、以及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身相,还有九品往生的各种情形,心里要想得清清楚楚,好像是眼睛里看见的一样,这叫做“观想”。

  (10)《无量寿经》:也叫《大阿弥陀经》,是说阿弥陀佛在做菩萨修行的时候,发各种大愿心修种种的功德,庄严成就这一个极乐世界,后来成了佛,就照自己的愿心,接引十方念佛的众生,都生到他的极乐世界去。

  (11)《庄严》:这二字很不容易用白话来解释。大概“庄”字是端正的意思,“严”字是整齐恭敬的意思。端正自己的心。恭敬佛说的法,所以叫庄严。若是照平常的解释,差不多有“装饰整齐”的意思。

  (12)《华严疏钞》:是一种解释《华严经》的书名。

  (13)金轮王:也是人世界上的国王,不过他有大的不得了的威权势力,能够统管这东、南、西、北四洲,就是我们这“南赡部洲”。这四种轮王,现在都没有了,因为现在是减劫的时候,所以没有这样有威权势力的轮王。

  (14)减劫:是个寿命一岁一岁减少的时代,在下面解释“无量无边阿僧祗劫”一句会详细说明白的。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10)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1)功德庄严(2)。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西方极乐世界,象以上所说的“栏楯”、“罗网”、“行树”、“宝池”、“楼阁”、“莲花”,种种整齐得很,装饰得非常好看,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所成就的。(这第二句产总结以上所说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好处所以成就的缘故。)

  【释】(1)如是:是指以上所说的“栏楯”、“罗网”、“行树”、“宝池”、“楼阁”、“莲花”等,各种东西。

  (2)功德庄严:在“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大愿心”中,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在我的国里,从地上一直到虚空中,所有的宫殿、楼阁、池水、华树、一切东西,都是无数的宝贝装饰成就的,倘然不是这样的,我就不愿成佛。

  还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凡是要生到我国来的众生,都在七宝池中的莲花里生出来的。

  阿弥陀佛发了这样各种的大愿心后,就切切实实的修福、修慧,修了不晓得几千几万年,化导了无数的众生,教众生发起修道心来。

  因为阿弥陀佛积了这样无穷无尽的大功德,才能够成了佛,满了起初发的大愿心。所以说,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好处,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成就的。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1)天乐(2)。黄金为地(3)。昼夜六时(4)。雨天曼陀罗华(5)。其土众生。常以清旦(6)。各以衣裓(7)。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8)。即以食时。还到本国(9)。饭食(10)经行。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西方极乐世界,常常作天上很好听的各种音乐。

  地是黄金的,不是泥土的。

  在昼夜六时中,天上常常不停歇的落花下来,这种花叫做“曼陀罗花”,很香很好看的。

  生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常常在清早的时候,各人都把他们的衣襟,装了许多很好的花,拿出去供养各方世界的许多佛,所供养的佛有十万亿之多,他们从清早去的,到吃饭的时候,已经回到自己本来住的西方极乐世界来了。

  他们从他方十万亿个世界回来了就吃饭,吃过了饭就在佛前各处地方围绕转走。表示明白他们听了佛法,心中欢喜、愿意依照所说的方法去修行的意思。(这一节经文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有这样好听的音乐,那里还有非常清净的黄金地;常常有很好的“天花”落下来;除此种种的好处,还有生到那里去的众生,都有“神足通”的神通,和逍遥自大的景象。)

  【释】(1)常作:就是常常作的、没有停歇的。

  (2)天乐:是说这种音乐,非常的好听,只有天上有的,不是我们人的世界上所能够有的。并且这些音乐的器具,都是浮在虚空中不会落下来的。也不要人去弹,自然而然会发出百千种很好的声音来的。

  念佛的人,在临终的时候,虚空中有天乐来迎接,就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本来常常有这种音乐的缘故。

  (3)黄金为地:西方极乐世界的地面,又全是黄金的,非常的清净。并且那种黄金是很软的、不是坚硬的。地面虽说是黄金的,却还有各种宝贝在中间,光亮的很。还有一种最好的情形,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地又宽又大,又平又能正,没有高低的地方,也没有黑暗的地方。

  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是泥土的地,很污秽的。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地高的有山,低的有坑,高高低低很不平的。并且还有刺人的荆棘(有刺的小树)。到了夜间就很黑暗了。这是因为我们这些人,都是贪心不足,不能够平心,所以地也是不平的。

  (4)昼夜六时:就是佛经上常常说的:“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就是日间的时候分做三份:“初日分”就是早晨,“中日分”就是中午,“后日分”就是“下昼”。又把夜间的时候,也分做三份:“初夜分”就是黄昏,“中夜分”就半夜,“后半夜”就是四、五更天的时候。也就是日间六个时辰、夜间六个时辰。

  在西方极乐世界是没有日的,也没有月的,那里的亮光不是靠日月发出来的,是自然而然有的,所以不象我们这个世界,日出来了就算日间,日落下去了就算是夜间。那西方极乐世界是花开了、鸟飞了就算日间。花合了、鸟停止不飞了,就算是夜间的。“昼”字是“日间”的意思。

  我们中国计算时间,一日一夜,总分十二个时辰的,佛经中分做六份,差不多每一份都要合我们中国的两个时辰。

  (5)雨天曼陀罗华:“雨”字,就是落的意思。

  “曼陀罗”是花的名称,翻译起中国文来,就是“适意”的意思。因为人看见了这种花,心中很快乐。又因为这种“曼陀罗花”是天上落下来的,所以叫做 “天曼陀罗花”。这种花香味也是很稀奇的。不是我们人的世界上所有的。这些花不消长久的时候,先落下来的就化去了、没有了。后落下来的,又遍地都是了。日间三份时候和夜间三份时候常常落下来就常常化去没有了。

  还有一层必须要晓得,西方极乐世界的一昼一夜,要相当于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一劫。

  (6)清旦:就是清早。

  (7)衣裓:就是衣服的襟。有人说就是装花的器具。

  (8)他方十万亿佛:指西方极乐世界以外的世界。有一个大千世界就有一尊佛,现在说十万亿佛,就有十万亿个大千世界。

  (9)食时还到本国:“食时”就是吃饭的时候。

  从清早到吃饭,时候是很短的,十万亿个佛土,路是很远的,供养十万亿佛,佛又是很多的,他们怎么会这样快,来得及回到本国极乐世界呢?

  这有一个缘故的。仙人已经有五种神通了,已经很可以逍遥自在了,何况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呢,自然他们的神通,比了仙人,更加高得不能够说了。

  有一句话,叫做“五通仙人,六通罗汉”。那“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六种。但是得到这样各种神通的,都有大有小的分别,独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靠了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他们的神通,比平常的罗汉还要大。

  现在经上说的清早出去,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只消到吃饭的时候就可以回来,这就是得了“神足通”的缘故。实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完全得到这六种神通的。不过在这部经中只说到了一种“神足通”,还有五种都没有提起来罢了。

  (10)饭食:“饭”字,读作“反”字音。“食”字,读做“嗣”字音,这两个字就是“吃饭”的意思。

  在西方极乐世界,譬如想要吃了,那些吃的东西,自然会到面前来的。想要吃什么,就自然有什么。不要用钱去买。也不要用人去烧。并且味道都是非常鲜的,甜、酸、咸、淡,没有不随各人的意思的。要吃多少就自然来多少,不会多,也不会少。装东西的碗盏想用金银的,金银的碗盏就自然会来,想用珠宝的,珠宝的碗盏就自然会来。吃过了,就自然会化去的,等到下次要的时候,又会来了,也不要人去收拾。吃了不会饥饿,多吃了也不会饱胀。吃下去,也没有渣滓存留在肚子里,所以也没有大小便。讲到实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只消看见了各种吃的东西的颜色、或是闻到了各种吃的东西的香味,肚子里也就觉得饱满适意了,不必要真正去吃东西的。

  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这种好事吗?并且我们这些人吃饱了就想睡觉,或是去做种种烦恼的事情。

  (11)经行:那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吃过了,就在各处散散步,逍遥自在,真是快乐。“经行”的“经”字是围绕的意思,就是在佛的各宝池,各行树边,周围绕转,一圈一圈盘旋的意思。

  (12)天眼通:是无论日间、夜间,无论远到几千万亿里的路、几千万亿的世界,无论有多少的大山隔着,没有一点看不见的。就是极黑暗的地方,也可以清清楚楚看的见的。不象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凡夫,有了一张纸、一道墙,遮隔断了我们的眼光,或是到了夜里,或是没有亮光的地方,就一点看不见了。

  (13)天耳通:地无论远到几千万亿里路、几千万亿的世界,无论很轻很小的声音,没有听不见的,连心中起的念头的“声相”也都会听见的。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凡夫,仅不过能够听见极近的地方的声音和大一点的声音,若是稍稍远一点,或是轻一点就听不清楚了。

  (14)他心通:是无论什么人心中的念头没有不晓得的,无论什么书,不消读过看过,那书中所说的种种事情、种种道理,都会晓得明白的。不识字的人也自然都会识字了。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凡夫,旁人的念头,无论父子夫妻、最恩爱的人,也不会晓得的。

  (15)宿命通:是无论自己的、他人的事情,无论这一世的、前一世、前十世、前千万亿世的事情,都会晓得的。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上凡夫,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也都忘了,哪里还会晓得前世的事情呢?

  (16)神足通:是只消动一动念头的时候,十方无穷无尽的世界,就都可以一齐同到。并且一点不吃力、一点不烦难,高山大海都不会阻隔他的。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上凡夫,就是极强的、常常走路走惯的人也不过一天走一百里路吧。若是碰到了高山大海,就被它隔住了,不能过去了。或是有了大风、大雨、大雪,也就不好走了。

  (17)漏尽通:先讲一个“漏”字,譬如一个破的瓶,装了水进去,就都要漏出来的。人有了贪瞋痴等种种烦恼,他的念头就是都被这些烦恼牵了去,造出种种的业来,守不住自己的心,就像漏的东西一样。

  “漏尽”就是“漏”的坏处完全没有了,把贪瞋痴等种种的烦恼一齐去的清清净净一点也没有了。因为这样,就得到了种种神通,所以叫做“漏尽通”。

  (18)声相:是声音的相貌,即苦声、乐声、悲声、欢声等,种种不同的相,起念头也有“声相”。

  没有读过佛书的人听了这句话,一定要疑惑的。要晓得世界上所有一切相完全是自己的心造出来的,所以都在心内,没有在心外面的。起念头虽然说是“妄心”,实在也就是“真心”的作用。一个人不起念头便罢中,若是起了念头就不但是有声音,并且也有“色”的。

  我说出一个道理来,大家就可以明白了。譬如我们用心想一个人的形状,或是一处地方的风景,只要心中记得清楚,那个念头一动,就仿佛在眼前现出来,明明白白的看见了,这不是从念头中现出形色来的证据吗?

  再象我们念佛的人,静坐了、心中默念、耳朵里就觉得清清楚楚的听到这一句佛号声音,这不是从念头中发出理的证据吗?

  所以一个人不正当的念头,万万不可以起的,起了念头,佛菩萨就都会听到的。

  (19)妄心:就是虚的、假的心,不是一个人原有的真实心、清净心。“作用”,就是拿它来用的意思。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11)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1)功德庄严。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西方极乐世界以上所说的“常作天乐”、“黄金为地”、“雨天曼陀罗华”和众生都有“神足通”等种种好处,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成就的。(这里是总结以上所说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好处。)

  【释】(1)如是:在一段经中的“如是”两字是指“常作天乐”、“黄金为地”、“雨天曼陀罗华”和众生都有神足通的种种功德。

  因为在阿弥陀佛的十八大愿心中,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从地上起,都是无穷无尽的宝贝,和几百几千种香合并成就的。

  又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十方无穷无尽的世界,无论天上的人,或是地上的人,听到了我的名号,就点种种的灯,散种种的华来供养我,还做种种的善事,虽然不过一天一夜,也必定能够生到我的国土中去的。

  又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我国中的菩萨,拿了香花等种种的东西要到各方世界去供养许多的佛,只消一顿饭的时候,就可以各方世界一齐同到。

  又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我国中的人要吃的时候,在这种宝贝的钵盂内,几百种味道的东西都会化出来、现到面前来的,吃过了又自然化去的。

  因为阿弥陀佛发了这样种种的大愿心,才成就了佛,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有这样的好处,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成就的。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1)。白鹤、孔雀、鹦鹉、舍利(2)、迦陵频伽(3)、共命(4)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月时。出和雅音(5)。其音演畅(6)五根(7)、五力(8)、七菩提分(9)、八圣道分(10)。如是等法(11)。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12)念佛念法念僧。

  【解】佛又说道:舍利弗,那西方极乐世界还有各色各样、希希奇奇、很可爱、很好看的鸟。像“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等种种的鸟,这许多的鸟,日间三份时候、夜间三份时候,不停歇的发出和平、又雅致的声音来。在这种声音中,都是演说宣布那“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种种的方法。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听了这许多鸟说那种种修行方法的声音后,就大家动了心,都想念“佛宝”、想念佛所说的“法宝”、想念依了佛法修行的“僧宝”了。(这一段,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鸟也都会说法;听了鸟的声音,有这样的好处。)

  【释】(1)奇妙杂色之鸟:“奇妙”:是说不是平常所有的,很希奇、很好看的。杂色是说鸟的颜色多得很,鸟的种类也多得很,在本经中提出几种来说说: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等各种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四种鸟,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也还是有的。迦陵频伽和共命二种鸟,在印度从前还是有的,不过也很希奇,不是常常有的。

  (2)舍利:是梵语,翻译我们中国话叫“鹙鹭”,也叫“百舌鸟”。

  (3)迦陵频伽:也是梵语,翻译我们中国话:“迦陵”是好,“频伽”是声音,所以叫做“好声鸟”。

  (4)共命:是二个头,二个心识,合在一个身体的鸟。“心识”就是“识”,也有叫“识神”的,在以上“十二因缘”和“五阴炽盛”中都已讲明白过的。

  (5)昼夜六时,出和雅音:我们这个世界上的鸟,只有日间会叫;西方极乐世界的鸟,那是日间、夜间,总共六份时候常常不停歇叫的。叫起来的声音,又是很温和的,一点也不粗暴,很雅致的,一点也不蠢俗。听了他们很温和的声音,自然心中和平快乐得了不得;听了他们很雅致的声音,自然心中清净文雅得了不得。

  (6)演畅: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奇妙杂色之鸟不但能“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在它们所发出来的声音,还可以演说出许多佛法来呢1

  “演”有形容的意思。因为佛法中许多的道理是很深的,把它形容出来才会明白。

  “畅”有宣扬、疏通两种意思。因为佛法中许多的道理是很细的,把它宣扬、疏通的演讲出来,才可以使得这种道理,完全表达明白。

  (7)五根:“根”字,是“根本”的意思。因为这五种法是生出各种善法的根本,所以叫“五根”。

  第一种是“信根”。就是能够切实相信各种真正的道理。这一种根,是五种根的总根。还有四种根都是从这一种根里发生出来的。

  第二种是“进根”。也叫“勤根”因为既然相信了,应该勤勤恳恳,没的停歇的向上用功。

  第三种是“念根”。常常想念这些真正的道理。

  第四种是“定根”。就是要使得这个心,着牢在这些真正的道理上,不使这个心放散到其它的地方去。

  第五种是“慧根”。既然不使这个心放散到其他地方去,心就不散乱,就会生出智慧来了。有了智慧,就会分别邪正、决定是非了。

  有了这五种根,自然会一心一意的走到真正的道理中去了。

  (8)五力:“力”就是力量、功用的意思。功用是益处、用处的意思。前面的“五根”慢慢的增加长大起来,就会有很大的力量功用了。

  第一种是“信力”。上面所说的“信根”,增加长大起来,有大力量,大功用,可以破除疑惑,不被疑惑所摇动了。可以抵制邪魔,不被邪魔所迷乱了。可以消除烦恼,不被烦恼所扰害了。

  这一种是“信力”和“信根”是一样的,也是一种总的力,还有四种力也都是从这一种力中发生出来的。

  第二种是“进力”。进根增加长大起来,有大力量、大功用,会破除种种的懒惰心,成就“出世”的种种事业。

  第三种是“念力”。念根增加长大起来,有大力量、大功用,可以破除种种的“邪念”,成就一切出世的“正念”。

  第四种是“定力”。定根增加长大起来,有大力量、大功用,可以消除一切杂乱的念头,使得这一个心,可以安安定定。

  第五种是“慧力”。慧根增加长大起来,有大力量、大功用,可以破除一切疑惑,可以断绝一切不中不正的种种固执的见解。

  (9)七菩提分:“菩提”一字,也可以当做中国的一个“道”字解释。所以发“信道”的心,就可以叫做“发菩提心”,还有“觉悟”的意思。“分”字是一份一份的意思。“七菩提分”,也有叫做“七觉支”的。“支”字就和“份”字一样的意思。“觉”字又有智慧的意思。因为有了前面的“五根”、“五力”,所以得到这七种的“觉悟”。

  第一种是“择法”。就是能够用了智慧,去辨别各种法的真假。

  第二种是“精进”。就是能够用了智慧,明了真正的道理,不去浪费精神,放在无益的事情上。

  第三种是“喜”。就是能够用了智慧,得到了真正的好方法,才生出欢喜心来。

  第四种是“除”。就是能够用了智慧,去断除种种的烦恼,不使这些烦恼,害着真正的善根。

  第五种是“舍”。就是能够用了智慧,舍去一切虚的、假的事情,永远不去想念它。

  第六种是“定”。就是能够用了智慧,明了在“定心‘里所得到的各种境界都是虚的、假的、不生出爱惜保守的心来。

  第七种是“念”。就是能够用了智慧,使得这个“定根”、“定力”和“慧根”、“慧力”,常常均平,没有高低。因为这个心若是偏在这“定”的一边了,恐怕要沉没下去,就应该用“择法”、“精进”和“喜”三种方法,把这个心提起来。又若是这个心偏在“慧”的一边了,恐怕要浮散开去,就应该用“除”、“舍”、“定”三种方法,把这个心伏下去。这个念头,常常要放在“禅定”和“智慧”的上边,使得两面平均,不可以稍有一点偏的。

  (10)八圣道分:也叫做“八正道分”。

  第一种是“正见”。就是实在见到了“四谛”真正的道理。一点也没有差误,所以叫做“正见”。这是以下七种的主脑。

  第二种是“正思惟”。就是既然见到了“四谛”真正的道理,就专心在这个真道理上转念头、用功夫,没有一点邪念,使得真正的智慧,增加长大起来,可以盼望得到不生不灭真正的地位。

  第三种是“正语”。就是不独是心中没有邪念,还要用真正的智慧来修“口四业”,不说一切不合道理的话。

  第四种是“正业”。就是除灭身体上一切邪业,使得这个身体常常很清净,一点没有不正当的事业。

  第五种是“正命”。就是把身业、口业、意业三种完全的消除得清清净净,不可以因为爱惜自己的性命,在这身、口、意上面造出业来。

  第六种是“正精进”。就是勤勤恳恳,一直向那自己原有的、不生不灭的“真性”上修去。

  第七种是“正念”。就是专心想念本来所修的道理,没有一点其它的念头。

  第八种是“正定”。就是把这个心,常常安住在这个本来所修的道理上面,一点没有摇动。

  这个八种法,就叫做“八正道”。因为一点没有偏、一点没有邪的,所以叫做“正”。依照这八种法修起来,就可以免脱生死。这是修行最正当的方法,所以叫做“道”。

  (11)如是等法:这四个字是说“有这样的许多的法”。说到一个“等”字,就可见不独“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25种法,一定还有没有说出来的法,包括在这一个“等”字内,那就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12种法。连了上面的25种,总共有37种法,就叫做“三十七道品”。“品”与“种”、“类”同义,如说“三十七种”,“三十七类”都可以的。加上一个“道”字,因为这些都是跳出生死关的正道理,所以叫做“道品”。

  (12)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第一是“身念处”:就是要看一个人的身体,种种的污秽不洁净。不要说死了、烂了,都变成了脓浆,就是活的人也全靠一层皮包住了,在那皮内就都是臭得很的脓血屎尿了,污秽不污秽呢?所以要常常相念这个身体是不洁净的。

  第二是“受念处”:就是要看一个人所受到的,没有一样不是很苦的。大略说说,已经有象前面说过的八种苦了,若是仔细说起来,就说也说不尽了,所以要常常想念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所受的,没有不苦恼的。

  第三是“心念处”:“心”有几种心:一种是“肉团心”、种是“缘虑心”、一种是“真实心”。

  “肉团心”就是人身体里心肝的“心”,那是一团肉块,没有知觉灵性的。

  “缘虑心”就是我们现在用它来分别各种境界的心。“缘”是攀住的意思,“虑”是分别的意思。“缘虑心”实在也就是“十二因缘”和“五阴炽盛”中的“识”。

  “真实心”那是一切众生的本体,永远不会改变的,“真实心”和“本体”两种名目,在前面解释“佛说阿弥陀经”一句中中,已经详细讲明白了。现在所说的“心念处”的“心”是这三种心中第二种“缘虑心”。一个人对了外边的各种境界,就生出种种的心来分别它。一个心去了,一个心又来了,时时刻刻在变的,当境界过了,那个分别心也就消灭了。同那云中闪耀的电光一样,亮一亮就暗的。所以一个人应该要常常想念这个人的心是虚假的,不可以错认这个心,当它是“真实心”,说是永远不变的。

  第四是“法念处”我们人都坏在这一全“我”字,因为个个人都知道有这个“我”,所以就生出种种的“心”来,造出种种和业来。一世一世在六道轮回里冤冤枉枉受这生死之苦。

  现在不去讲别的法,单讲这一点种“五阴法”,就是以上所讲过的“色”、“受”、“行”、“识”的五种。问你这个“我”在什么地方?在“色”里吗?色里并没有“我”。在“受”里吗?“受”里也没有“我”。为什么说没有“我”呢?要晓得一切有形色的,都是自己心中变出来的“相”,那完全是空的,假的,虽然变了出来,终究还是要消灭的。

  就讲一个人的身体,大家总说是“我”、是“我的”,到死了以后,这个身体上的知觉没有了,还可以说是“我”吗?再过了几时,皮肉骨头都烂完了,还可以说是“我”的吗?若然真是“我”,或者真是“我的”,那么我自己就是可以做得主了,为什么这个身体,不要他生病,偏要生病。不要它死,偏要死呢?既然自己一点也做不来主,怎么能够是“我”?说是“我的”呢?

  身体是“色法”,身体既然不能够说是我,不能够说是“我的”,那么就是“色法”里没有“我”了。

  “受”、“想”、“行”、“识”四种是“心法”,都是因为有了这个“色法”才有的。 “色法”尚且不能够说是“我”,不能够说是“我的”,何况再从“色法”上生出来的“心法”呢?那一定更加没有“我”了!佛经上所说的“法无我”,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一个人应该常常想念这个“法”,也是空的、假的,不可以认做真实的。

  “念处”二字的意思,就是“应该想念的地方”,能够这样的想念,自然会渐渐的合到正当的道理上去了。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12)

  (13)正四勤:

  第一是“已生恶,令断”。就是所有已经生出来的“恶法”,一心要把他除断,不许它留着一点。

  第二是“未生恶,不令生”。就是“恶法”虽然现在没有生出,但是将来恐怕要生,所以预先一心防住他,不许有一点的“恶法”生出来。

  第三是“未生善,令生”。就是“善法”现在还没有生出来,就要一心的修,一定要教它生出来。

  第四是“已生善,令增长”。就是“善法”已经生出来了,还要一心的修,要使它渐渐的增加长大起来。

  这四种都叫做“四正勤”,因为能够破种种的邪道,在正当的道理上,勤勤恳恳修行的缘故。

  (14)四如意足:“如意”二字是称心的意思。“足”是满足的意思。这四种都是讲“定力”的。

  因为“四念处”是修实在的智慧。“四正勤”是修正当的上进功夫,但在“定力”上还差一点,修了这“四如意足”就加添了“定力”,就均平了。“智慧”、“定力”既然均平了,就能够断除“三界”内的一切烦恼,所有各种的愿心,都可以称心如意,完全满足了,这“四如意足”。

  第一是“欲如意足”:“欲”是喜欢和希望的一处心念。

  第二是“心如意足”:这个“心”字和“念”字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说一心记念所修的“善法”,不使它忘记,所以也有叫“念如意足”的。

  第三是“勤如意足”:也有叫“进如意足”的,是同样的意思。

  第四是“慧如意足”。

  从这个“欲”、“心”、“勤”、“慧”的四种上,把散动的心放收束定了,依靠这个“定力”往往能够得到“身如意足”。(就是上面所说的“六神通”中的一种“神足通”,因为得了这种神通,就能够称自己的心,不论怎样远,没有不能够到的,并且没有一点东西可以阻碍他的,所以叫“身如意通”。)

  (15)三十七道品:

  现在把修这“三十七道品”的次序讲一讲:

  (1)当听(16)到了“法”。先应该想念(16)它的道理,所以先是“四念处”。

  (2)既然想念了,就应该勤勤恳恳的修(16),所以在“四念处”后面就是“四正勤”。

  (3)能够勤勤恳恳的修,自然心思也不会散开来了,所以在“四正勤”后面就是“四如意足”。

  (4)心既然有了“定力”,就同树木一样的生了根,所以在“四如意足”的后面就是“五根”。

  (5)根既然坚固了,一定能够长大起来,所以就有“五力”。

  (6)有了这个“根力”,方才能够用真实的智慧去分别一切的法,所以有这种“七菩提分”。

  (7)把一切法律邪正都分别清楚了,那就可以在正当的道理上去做了,所以最后就是“八圣道分”。

  从“四正勤”一直到“八圣道分”所说的都是修“慧”。西方极乐世界的鸟,都会说出这样的种种方法来,奇怪不奇怪呢?以上所讲的“三十七道品”都是讲修道的方法,不很容易看明白的,看了能够懂,自然最好,若是看不懂,尽管看下去,暂时不必理会它。

  (16)闻、思、修:听法叫做“闻慧”,因为听了法就能够生出智慧来;听了法去想念它的道理叫做“思慧”,用心想念,也能够生出智慧来;既然想念了,就去修种种的佛法,叫做“修慧”,也都能够生出智慧来的。

  (17)六道轮回:是这一世生在这一道,下一世生在那一道,总是在这“六道”中间转来转去,象车轮这样的转法,永远不出去,所以叫做“轮回”。

  (18)色法:“色”是形相可以看的见的,那身体就是有形相看得见到东西。“法”是有“名目”可以叫得出来的,那身体既然有形相可以看得见,就自然有“名目”可以叫得出了,所以身体叫“色法”。

  (19)心法:“受”、“想”、“行”、“识”,四种都是在心上发生出来的事情,并且都是有“名目”可以叫得出来 ,所以叫“心法”。

  (20)邪魔:“魔”是一种很有力量的“邪鬼”,专门反对佛法、破坏佛法的,所以叫做“邪魔”。

  (21)出世:是跳出这个“三界”的意思,再不受生生死死之苦了。

  (22)皆悉:听了西方极乐世界的鸟的声音,倘然没有什么益处那是同听了我们这个世界上“凡鸟”的声音一样了。那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听了这些鸟所发出来的声音,都是说的种种法,所以听过了,就想念起“佛宝”、“法宝贵”、“僧宝”来了。

  (23)佛宝:所说的佛,不一定是真正的佛身,就是木雕的,泥塑的、纸画的,看了都要同真佛一样敬重。因为佛从无穷无尽的劫数,为了要度脱众生,极苦的功夫修行,才圆满成了佛。人若是归依了佛就可以免脱堕落“三恶道”的苦,所以叫做“佛宝”。

  (24)法宝:“法”就是讲佛法的“经”、或是“咒”,都叫做“法宝”。因为人总是受“贪、瞋、痴”三种毒的苦,生生死死,受无穷无尽的苦报。佛所说的“经”,都是劝人断除“贪、瞋、痴”三种生死的苦根。人若是归依了“法”,也可以免脱堕落“三恶道”的苦。并且还可以加增说不尽的智慧,所以叫做“法宝”。

  (25)僧宝:僧,就是“比丘”、“比丘尼”、“沙弥(出家受十戒的男子)”和“沙弥尼(出家受十戒的女子)”这些出家人。佛法全靠僧人流传,使得佛法不致于消灭。人若是归依了僧,也可以免脱堕落“三恶道”的苦,所以叫做“僧宝”。

  (26)三宝:佛、法、僧三宝,我们都要尊重他们、恭敬他们的,所以叫做“三宝”。

  (27)归依:归依佛的“归”和“皈”字是一样的。我们念起佛号来,前面都有“南无”二字,地梵音,就是“归依”的意思。“归”就是把我的性命归托他。“依”是把我的性命依靠他。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13)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1)。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做(2)。

  【解】佛又舍利弗道,你不可以说“这些鸟是因为做人的时候造了罪,所以受这种投畜生的苦报应的”。为什么不可以这样说呢?因为那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畜生、饿鬼、地狱三种恶道的。

  舍利弗,那西方极乐世界,“恶道”之名尚且没有,何况实在的“恶道”?那是更加不会有了!

  这许多的鸟,都是阿弥陀佛要使得佛法宣布出来,流通开去,所以变化出来的。(这一段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是没有恶道的。)

  【释】(1)无三恶道:造了罪就有苦报,这是一定道理。西方极乐世界若是还有受苦报的畜生生在那里,那么怎么可以说是“极乐”呢?怎么可以说是“无有众苦”呢?所以这些鸟不可以说它们产受苦报的畜生。

  因为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里,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在我的国土中,是没有不善的名目听见的,若是不能够满我的愿,我就不愿成佛。那么,不善的名目尚且不会听到,哪里还会有不善的事情呢?

  又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在我的国土中,若是有畜生、饿鬼、地狱,我就不愿成佛。所以,西方极乐世界,若是真有了畜生,那阿弥陀佛的本愿心,就没有圆满了!所以这种“恶道”在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是眼睛所看不到,也是耳朵听不到的。

  (2)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在西方极乐世界既然没有恶道,究竟这些鸟是从哪里来的呢?这都是佛变化出来的。

  佛要使这种种的“法音”(佛说法的声音“宣布、流通,遍布在他的国土里,所以变化出这些鸟来说法,才可以使得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无时无处不听到佛法。这是佛的大神通、大力量才能够做到这种地步。这些鸟,完全是阿弥陀佛的神通智慧,不可以真的把它当作鸟来看待的。若是真把它当作鸟看,就同经义违背了。因为经上明明说这许多鸟都是阿弥陀佛要使得法音宣布、流通,所以变化出来的。倘然不是阿弥陀佛变化出来的,那么同寻常的鸟就差不多了,哪里会说种种的法呢。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1)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2)。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3)。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西方世界极乐世界有微细轻和的风,吹动了这些许多宝贝成就的罗网。于是,在这些树林和罗网中,就会发出很细很好的声音来。这种声音很好听,象有几百几千种乐器,在同一时间一齐吹弹起来。只要听到这种声音的人,就自然而然的都会生出想念佛、想念法、想念僧的心了。(这一段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风、树、罗网也都会说法的。)

  【释】(1)微风:是很轻、很细、很和的风。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样不好,所以吹来的风,又象有,又象没有,又不冷、又不热。不象我们这个世界上的风,很大、很狂的,可以伤坏房屋树木,变成风灾的。

  (2)百千种乐:那些树林、罗网,本来是七种宝贝成就的,轻轻的风,慢慢的吹上去,树碰动网,网碰动树,自然就会发出很好听的音声来了。

  虽然说象几百几千种乐器,在同一个时间一齐吹弹起来,但是这种声音不但好听,并且还能够象鸟的声音一样,也会发出象上面所讲的各种“道品”的法音来的。

  《无量寿经》中说道,我们这个世界上,皇宫里的音乐,虽有百千万种之多,但不及忉利天宫一种音乐好。忉种天宫里虽有百千万种音乐,也不及夜摩天宫里一处音乐好。每高一层天,音乐就要好上百千万倍。这样的好,已经是无法用言语形容了,但是还远远不及西方极乐世界,微风吹动了树林,罗网发出来的声音好听。

  (3)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因为这种声音借它来说法的,不但是为了好听,凡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只要听到这种声音,自然生起修道的心,想念起佛、法、僧三宝来了。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14)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1)是功德庄严。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西方极乐世界象以上所说的,阿弥陀佛变化出来的各种鸟,和各种宝贝成就的树林、罗网,也都会说法的声音来,使得生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听了这些声音,都会生出念佛、法、僧三宝的心来,这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所成就的。(为两句也是总结以上所说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好处。)

  【释】(1)如是:这一段中的“如是”二字,是指阿弥陀佛变化出来的各种鸟和各种宝贝成就的树林、罗网,都会说法的种种功德。

  因为阿弥陀佛还有一个大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在我国土里的人,随他们的心愿,要听什么法,就自然有什么法给他们听。阿弥陀佛发过这样的大愿心,所以这些鸟、这些树、这些风都会说法,说给生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听。

  这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成就的。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你的意思里怎么样想法?那西方极乐世界的佛,为什么称他叫阿弥陀呢?(这两句是佛要自己讲阿弥陀佛的功德,所以自己的先问一问,下面就是佛自己回答解释。)

  【释】(1)因果:世界上一切事情,都不出“因果”两个字。种了什么“因”,业结什么“果”,断断不会有一点些差的。譬如把瓜种下去,一定生出瓜来,把豆子种下去,一定生出豆子来,断断不会种了瓜生出豆子来,也断断不会种了豆子生了瓜来的。一个人转的念头,做好的事情是种“因”。转了善念头、做了善事情,将来一定得好结果,就是好报应。转了恶念头,做了恶事情,将来一定得苦结果,就是苦报应。

  (2)报应:报应分两种:一种是“正报”,一种是“依报”。

  (3)依报:报应他的叫“依报”。譬如一个人受种种的好报应,或是受种种的苦报应,拿什么东西去报应他呢?就是把住的、吃的、穿的、用的、种种的东西去报应他。报应好的,那么这些住的、吃的、穿的、用的、种种的东西,也都是好的。报应苦的,那么这些住的、吃的、穿的、用的、种种的东西也都是苦的。这种种的东西就叫“依报”。

  讲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又是很污秽的,又远不及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那么我们的“依报”也是很不洁净的。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上,无论“正报”、“依报”没有一样比得上西方极乐世界的。

  以上几段经,所讲的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好处都是讲的“依报”。

  (4)正报:受“报应”的叫“正报”。譬如一个人受种种的好报应,或是受种种的恶报应。是什么东西去受呢?自然就是这个身体去受了。所以这个身体是“主”,就叫“正报”。

  我们这些人的身体是爷娘的精血成就的,这个根本,已经是很不洁净的了,包在一层皮内的,又都是脓、血、屎、尿,所以我们这些人的“正报”,实在没有一点洁净的。

  从这一段经起,要讲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了。“正报”有主、有伴。“主”是主人,“伴”是伴侣。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人,所有阿弥陀佛是“正报”的主。还有那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是“正报”的伴。现在,先把“正报”的主—阿弥陀佛讲讲清楚。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15)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1)。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那阿弥陀佛全身发出来的光很亮很大的,能够照到十方一切许多佛的世界,不会被别的东西遮隔住的,所以叫做阿弥陀。阿弥陀是“无量光”的梵语,所以,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光佛”。(这一段是说阿弥陀佛有无穷无尽的光。)

\

  【释】(1)彼佛光明无量:阿弥陀是梵语,就是我们中国的“无量光”三个字,就是光明无穷无尽、没有数量的意思。

  凡是佛的身体,都有光明的。不过“光”有两种:一种是“常光”,就是平常时候常常有的,那是一定的光。一种是“放光”是因为有了什么缘故,特地从身上各处放出来的,那是没有一定的光。照现在经中所说的意思看来,是说阿弥陀佛的“常光”。

  别种光隔了一张纸就照不过去了,那怕你现在的电灯光,远了也照不到了。阿弥陀佛的光,可以照到十方世界,没有一个地方照不到,并且无论什么东西都遮不住、隔不断他的光。

  不要说别种光了,就是日光、月光,也万万比不上阿弥陀佛的光。因为日光、月光只能够照到一个世界,铁围山的外面就照不到了。并且行到了东边,西边就没有光,行到了南边,北边就没有光。不但是不能够各处都照到,并且一遮就遮住,一隔就隔断的。

  还有一层,若是日光照了人的眼睛,眼就睁不开了,人就要觉得热的、觉得烦燥了。阿弥陀佛的光照了人,这个人就觉得身体上非常舒服,心里感到非常的清净,比天上的人还要快乐。

  并且阿弥陀佛对念佛的人,都用光来照他们、保护他们的。象极慈爱的母亲,宝贝女儿,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都是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大愿大力。照《无量寿经》上说:阿弥陀佛的光,在十方世界算是第一了。因为别尊佛的光都没有象他的光照的远。这是因为他发的四十八大愿中有一个愿心说道,倘然我将来成了佛,我的光有数目限止,不能够照遍无量无边的世界,我就不愿成佛。现在既然成了佛,这个愿心一定能够满足的,所以就有这样的光。

  还有一层,我们也不可以不晓得的,就是我们这些人,本来有的灵性。是同佛没有什么两样的。为什么他叫做佛、我们叫凡夫呢。他有这样的光,我们连一尺一寸的光也没有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心地不清净,不能够把一切烦恼的念头都抛开去。譬如月亮的光被那浮云遮住了,所以光就发不出来了。但是浮云虽然遮住了月亮的光,究竟仍旧一丝也没有受到损失,只要那浮云散去,光就会显出来了。

  人的“心光”,即自己“真心”中本来有的“光”,也是这样的。若是能够把一切的烦恼,丝毫都不放在心上,那么“心光”也自然会发出来了。

  至于阿弥陀佛的光,我们为什么一点都看不见呢?也是因为被这些坏念头,把我们本来的清净灵性遮盖住了,所以就看不见了。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16)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1)阿僧祗劫(3)-(8)。故各阿弥陀。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阿弥陀佛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他们的寿命都是无穷无尽、没有数目可以计算的,所以称他做阿弥陀。阿弥陀是“无量寿”的梵语,所以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寿佛”。(这一段是说阿弥陀佛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都有无穷无尽的寿命。)

  【释】(1)无量无边:“无边”两个字和“无量”一样的也是很多很多,没有数目可以计算的意思。

  (2)阿僧祗:是梵语,中国文叫“无央数”,也是没有数目可以计算的意思。但是这样很大的数目,不是凡夫的心量可以计算的。

  (3)劫:是梵语,叫“劫波”,就是灾难的意思。现在借用这个“劫”字来计算年代的数目,“劫”有大劫、中劫、小劫三种分别。一个大劫有四个中劫,一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

  (4)小劫:一个小劫就是,人的寿命从最短只有十岁时候算起,每过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到了人寿八万四千岁,就是每过一百年减一岁了,仍旧减到十岁。照此规律,加一回、减一回总共1680万年,这是一个小劫的时间。

  二十个“小劫”成就一个“中劫”,就是33600万年。

  四个“中劫”成就一个“大劫”,就是134400万年。

  一个劫已经有这么多年了,何况是无量无边没有数目的“劫”呢!那年岁的长久还可以算得清么?

  (5)中劫:四个“中劫”都是有名目的,叫“成劫”、“住劫”、“坏劫”、和“空劫”。

  成劫:是这个世界成就的时代。成就这个世界是很不容易的,要一个“中劫”的长久,才能够完全成就。

  住劫:是世界已经成就,有了人的时代,最平稳的时候,大家在这个世界上过日子。“住”字是停住在那里的意思,现在就是在“住劫”时代。我们正处在住劫中第九个小劫。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人的寿命恰好一百岁,此经算来,现在的人应该有七十岁的寿。

  坏劫:是世界毁坏的时代,坏也是很不容易的,也要坏一个“中劫”的长久,才能够坏完。

  空劫:是世界已经坏完,就都变成“虚空”了,所以叫做“空劫”。但也要空一个“中劫”的长久,再慢慢的成就一个新的世界,就是又到了“成劫”。

  (6)大劫:在“坏劫”起初的时候,就有大火灾起来了,越烧越厉害,直烧到“坏劫”的末后一个“小劫”,就烧得空空洞洞,一点东西都没有了。平常的火烧了东西,还是有灰的,但“劫火”烧过了,连灰也没有的。

  这就是“大三灾”:第一是“大火灾”、第二是“大水灾”、第三是“大风灾”。但是这三种大灾不是同时来的,是轮流来的,只是厉害的很,不象我们这个时候的灾了。

  第一次的“大火灾”起的时候,有七个太阳,在一个时候,一同出来烧这个世界。从这个世界下面最低的阿鼻地狱烧起,一直烧到“初禅天”,所有“初禅天以下的世界,和世界的山河大地,一齐烧得干干净净,一点儿也不留,这是第一次的的大劫。

  大火灾来过以后,“坏劫”就过去了,又到了“空劫”的时代了,等到“空劫”过去后,世界又重新出现了。又是“成劫”、“住劫”,渐渐的过去,等到第二次“坏劫”仍旧是“大火灾”,直要经过七次“大火灾”了,到第八个大劫中的“坏劫”,就改做“大水灾”了。

  这次“大水灾”也是从阿鼻地狱起,一直要到“二禅天”了。所有“二禅天”以下的世界天地,也都被大水浸坏了,象“水浸盐”也一点也不留,这是第八次的“大劫”。

  照以上的情况,有七次“大火灾”和一次“大水灾”要轮流经过七回,再来七次“大火灾”,总共已经过六三次的“大灾”,也就是已经经过六十三个“大劫”了。

  轮到这第六十四次的“大劫”,是“大风灾”来了。也是从阿鼻地狱起,但这一次的大风灾更加厉害了,一直要吹到“三禅天”了,所有“三禅天”以下的世界天地,也一齐被这大风吹散,吹灭的干干净净,一点也不留。

  在这五十次“大火灾”和七次“大水灾”之后,再加上一次“大风灾”,这样总共有六十四次的“大灾”,也就是六十次个“大劫”了。

  (7)住劫中的“小三灾”:不但上在每个大劫的末后,一定有这样的“大灾”,就是在“中劫”的“住劫”时代,算是最好的时代,也有许多“灾”,但没有象“坏劫”的那样厉害罢了。

  在“住劫”中每一个“小劫”的末后,就有所说的“小三灾”来了,那“小三灾”就“饥馑灾”(“馑”就是饿的意思)、“瘟疫灾”和“刀兵灾”。

  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到了现在末法时代,一天比一天恶,所以寿命也一天比一天短,到寿命减短到三十岁的时候,天上的龙因为看见世界上的人太恶了,七年不肯降雨,所以各处地方都遭旱荒,没有东西可吃,就一大半人都要饿死了,这就是“饥馑灾”。

  等到寿命短减到二十岁的时候,很厉害的瘟疫灾来了。人吐出来的东西,碰到了就可送命的,人也要死一大半。

  到了寿命减短到十岁的时候,人的瞋心已经发展到极处了。那怕大家要好的人,只一句话不投机,就可以拔出刀来杀他的。地下所生的草,也都可以拿它当刀用,可以杀人的。在那个时候,正是你杀我,我杀你,大家专门相杀的时代,所以遍地都是“刀兵灾”。人差不多要杀得没有了。

  到了这个时候,天上的人动了哀怜之心,就下来到我们人住的世界上,劝化这些恶人,渐渐的改恶向善,这些人也觉得太苦了,就听了天上人的好话,人心渐渐的向善起来了,寿命也就要渐渐的加长起来了。等到加到八万四千岁的时候,人心又要渐渐的恶起来,寿命也要渐渐的减短到十岁了。因为照了所经过的时代算起来,一定要碰到这样的灾难,所以叫做“劫”。讲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实在没有这种灾难的,不过借这个“劫”的名目,计算年代长久罢了。

  (8)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

  世界上的灾难,都是众生的恶业感应来的,而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种种的功德所成就的,那里自然不会有灾难,并且也不会毁坏了。虽然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或者也有先前已经造过恶业的,但是用极诚恳的心念了一句佛,就可以消去八十亿劫的重罪。所以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所有从前的恶业,实在已经消灭得干干净净了,况且还靠了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大愿力,那些众生自然都可以安安稳稳的享受无量无边、无数劫的长寿了。

  还有一层,讲起本体来,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既然没有生灭,那寿数就永远不会完结的了,不但是无量无边无数劫的长寿哩!

  只有“梦”醒后,才能真正长寿。我们这些人因为从前世、前前世,一直到现在,妄想的痴心不能够断,把自己的真心迷住了,就造出种种的‘业’来,就被这各种的业力,牵到了 “六道轮回”中去,受一世一世的报应。其实真像做梦一样,都是虚的、假的、不实在的。但在那“梦”中时,受苦受乐好像样样都是实在的。

  现在教人修这个念佛方法,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是一种叫醒那“痴梦”的方便方法。只有等“痴梦”醒了,那虚的、假的生生死死就不会再受了,就自然而然能够回复那不生不灭的本体了,那时,寿的长久不可以用年岁来计算吗?

  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这样长寿的。他们所以能够这样的长寿,一半是靠了阿弥陀佛的大愿的力量,一半也是众生念佛的功德和自己的力量感应来的。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17)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1)。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从阿弥陀佛成佛到现在已经有十个劫。(这两句是说阿弥陀佛成佛的年代。)

  【释】(1)十劫:前面已经把阿弥陀佛所以得到这个名号的缘故说明白了。现在再把阿弥陀佛成佛的年代说说清楚。自从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了佛,算到现在的时候,一劫一劫的已经有了十劫了。

  所说的“十劫”,就是世界成一次、坏一次的大劫,不可以认做中劫、小劫。经中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是已经过十个“大劫”的意思。

  就平常的眼光看起来,觉得已经是非常长久了,但是照阿弥陀佛无量无边阿僧祗劫的寿命说起来,那个“十劫”,还只好算是刚刚起头。将来,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中讲经说法,接引十方世界念佛的众生,生到那里去的时候,正是比长久还要长久呢!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1)声闻(2)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3)众亦复如是(4)。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那阿弥陀佛有许许多多的“声闻”弟子。“声闻”总共有四种,但是阿弥陀佛的声闻弟子,都是最高一等,就是“阿罗汉”。这“阿罗汉”实在非常的多,不是用数目能够算得清楚、可以知道他们确实的数目的。

  不但是“声闻”多得很,就是“菩萨”也多得很,就象“声闻”一样,不是可以用数目来计算清楚的。(这一段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声闻”、“菩萨”之多和“正报”之“伴”)

  【释】(1)无量无边:在佛经中所提到的有关数目的名字,有最大的十个。“阿僧祗”是第一个大数目,“无量”是第二个数目,“无边”是第三个大数目。若是照这样说起来,那“无量”、“无边”还是有数目算得出来的。现在经中说这些人的数目,不是用算法的数目能够晓得的;那么这里所说的“无量无边”四个字,真是形容他们的人数是非常的多,不是“十个大数目”中的“无量无边”了。

  (2)声闻:西方极乐世界的“声闻”,都是“大乘声闻”。不要说已经证“声闻”果位的,是“大乘”。就是“下品下生”的人,也都是“大乘”气派的。切不可以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声闻”的名目来胡乱辩论,若是胡乱辩论,罪过很大的。

  有人说在西方极乐世界,“声闻”、“缘觉”二种“小乘”都不会有的,为什么在这部经中又有“声闻”呢?这有两种缘故:一种是在没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时候,专门修“小乘”法,不发大愿心的那些人,后来碰到了“善知识”或是临终的时候,碰到了“善知识”教他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大乘”法。(就是用极诚恳的心念佛。)他听了这个人的劝导,就发了大愿心,后来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但是他修“小乘法”修惯了,所以听了“四念处”等修行的方法就明白了佛的道理,先得到了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的各种果位了。

  一种是智慧少的人,虽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是他只能够一步一步的上去,听几时佛法,破几分迷惑,就进一步果位,所以还是要经过这种“小乘”的阶级的。

  但是,这两种“小乘”,既然已经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不会永远是“小乘”了。慢慢的多听佛法,把他们种种的迷惑,一齐破除完了,就会成“菩萨”、“成佛”的。

  这里只说“声闻”,不说“缘觉”,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缘觉”出在没有佛的年代的。西方极乐世界中,明明有阿弥陀佛在那里说法,自然不是没有佛的年代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中,没有“缘觉”根性的人,也没有证“缘觉”果位的人的。但是其它没有佛的世界的“缘觉”,若是发了大愿心,也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他们既然发了大愿心,就不可以说他们是“缘觉”了。

  所以说西方极乐世界不会有“声闻”、“缘觉”两种“小乘”,还是不差的。因为不过堑时有,不是究竟有的,终究要成就“大乘菩萨”的。

  (3)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中,菩萨也是多得很,也不是用算法的数目所能够算得清楚他们的数目的。

  (4)亦复如是:“亦复”两个字是“也是 ”的意思。“如是”两个字代替以上“无量无边”和“非是算数之所能知”两句的。

  (5)善知识:是知识很好的人,肯教人的做善事、信佛的人。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18)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1)。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无穷无尽的光明;阿弥陀佛和生到那里去的人都是无穷无尽的寿命;还有多得数不清的声闻、菩萨。这样种种的好处,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所成就的。(这两句是总结以上所说的“正报”的好处,所以能够成就的缘故。经文到此为止,以上都是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种种的好,使人晓得了,生出羡慕的心来。以后经文是说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去的种种方法,和劝人发出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心来。)

  【释】(1)如是功德庄严:这两句的解释,还是同前面的几处“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一样的。但这里的“如是”两个字是指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和声闻、菩萨之多。进起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来,阿弥陀佛是“主”,无量无边的声闻、菩萨是“伴”。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心中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我头顶中间的光比日光、月光要胜过千万亿倍。

  又一个愿就道:我若是成了佛,我不光要照到无穷无尽的世界,黑暗的地方,也都要照得很光明;许多天上的人和人世界的人。还有即使很小的虫蚁,凡是看见我的光明的,没有不发出慈悲心来做善事的,所以将来都能够生到我的国中来的,若是我的光有限量的,我就不愿成佛。

  又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我和生到我国中来的人的寿命都是长到没有数目可以计算的,若寿命有限量,我就不愿成佛。

  又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我国中的菩萨,他们的神通、智慧、相貌等,都和佛一样。

  阿弥陀佛发了这样种种的大愿心才成了佛,所以上面所说的“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和许多“声闻”、“菩萨”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所成就的。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1)。其中多有(4)一生补出(2)。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5)。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说。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众生,只要一直修上去,没有退转来的。所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中,还有许多人,就在这一世上补到佛的位子,数目也多得很,也不是用算法的数目可以知道他们实在的数目的,只能够拿这个无量无边“阿僧祗”的大数目来说说。(这一段是说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只有上进,没有退转来的,渐渐的修上去,一直补到佛位的很多,并且已经修到了“一生补处”的大菩萨,愿意生到那里去的,也多得很。)

  【释】(1)阿鞞跋致:是梵语。“阿”字是中国的“无”字。“鞞跋致”是中国的“退转”的两个字。“阿鞞跋致”就是没有退转的意思。

  不但是现在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的都是声闻、菩萨,就是陆陆续续生到那里去的人,也都是只有慢慢的修上去,没有修行退转来的。

  为什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只有上进,没有退转来呢?这个缘故多得很,大略说起来有六种:

  第一种:阿弥陀佛有一个大愿心说道:我若是成了佛,凡是听到我名字的人,能够归依了我,勤勤恳恳的修,那么就只有修上去,没有退转来的。

  第二种:凡是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就放出光来,保佑他们、接引他们。因为靠了佛的力量,所以能够不生退转来的心。

  第三种:西方极乐世界的树林、罗网、鸟音、风声都会说法的,生到那里去的人,常常听了这种种说法的声音,自然会生出念佛、法、僧三宝的心来,哪里还有退转来的呢?

  第四种:在西方极乐世界的都是声闻、菩萨,那么生到那里去的人,就同这些声闻、菩萨在一块儿做朋友,还可以亲自见佛,亲自听到佛说法。不象现在这个世界上,不要说已经过去的佛都看不见了,就是我们现在教主释迦牟尼佛也已经入涅槃了。所有寺院内的佛,也只有纸画的和木雕泥塑的像,不会来给我们说法的。那西方极乐世界既然有这样的好,哪里还会退转来呢?

  第五种:一个人所以心思常常变动,做做好人,忽然又变成坏人,大半都是为了这“财”、“色”两件事情。西方极乐世界要吃就有得吃,要穿就有得穿,又没有妻子儿女要养他们,要钱做什么呢?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都是从莲花中生出来的,没有淫欲心的,况且那里又没有“女身”的,这个“色”字也说不到了。“财”、“色”两件事情,既然不会来搅乱,自然一心一意的修行了,哪里还会修修重新退转呢?

  第六种:还有一种,可以使得我们改变心思的,就是那种种邪教魔鬼来引诱我们,如果我们的见识不正当、主意立定,就要上他们的当,正路不走,走邪路了。西方极乐世界又没有这样的邪魔,自然只会上进,不会退转来了。

  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会退转,就是因为这种缘故。若是要详细说起来,那就说不完了。

  (2)一生补处:这四个字就是在这一世上,补到佛位的意思。

  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修到那“位不退”、“行不退”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何况现在生一世中就修到“等觉菩萨呢”?现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只有这一次,从莲华中生出来,慢慢的一直向上修,就可以修到补佛的位子。这种大便宜的事情,除了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哪里还会有第二种方法呢?!

  并且这种就能够补到佛位的人,也很多很多,直是多到数不清。所以除了那些极呆的人,还有不要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么?

  所说补到佛位的一个“补”字,就象做官补缺一样,有了一个缺出,才可以补到一个位子。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渐渐的修,修到了等觉菩萨的地位,只要有佛的缺出来,就可以补着佛的位子,就是佛了。

  现在这一个“大劫”叫做“贤劫”。在这个“贤劫”中,总共有一千尊佛,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上出世。现在已经出了四尊佛了。第一尊佛名叫“拘留孙佛”,第二尊佛名叫“拘那含牟尼佛”,第三尊佛名叫“迦叶佛”,第四尊佛名叫“释迦牟尼佛”。一尊佛涅槃了,就再有一尊佛出来补他的位子。再要经过很多很多的时候,到了“增劫”的时代,(“增劫”是人的寿渐渐增加起来。)人的寿命加到八万四千岁,又减到八万岁的时候,就应该轮到“弥勒佛”出世,补“释迦牟尼佛”的佛位了。

  现在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弥陀佛”,将来“阿弥陀佛”之后,就是“观世音菩萨”补缺,佛号叫做“普光功德山王佛”,再后来就是“大势至菩萨”成佛了,佛号叫做“善住功德宝王佛”。

  至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可以一直补到佛位的缘故有两种:一种就是以上所说过的,只有向上修,没有退转来的缘故,一种是因为寿命长的缘故。

  因为别个世界上的人都没有这样长的寿命,所以用功的时候,也没有十分长久。若是根基浅薄一点的,恐怕等不到修成就,寿命已经没有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寿命是无穷无尽的,千千万万年修上去,哪里会有修不成的道理呢?况且还有以上所说种种不会退转来的缘故,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比较任何世界都好,就为这种道理。这是说“凡夫”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够得到“一生补处”的地位。

  还有一种说法,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中,有许多已经修到了“一生补处”地位的,象“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都是已经修到了“一生补处”的大菩萨,也都在佛前发愿,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可见西方极乐世界实在好的了不得,所以大菩萨也都想生到那里去。那么,我们这种“凡夫”还不赶紧发愿求往生吗?若是真能够发这个愿心,将来一定会应的。

  又在《无量寿经》中,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说:这个娑婆世界有67亿不退转的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他们都是供养过了无数的佛,就同弥勒菩萨一样的。弥勒菩萨是“一生补处”的大菩萨,既然说他们同弥勒菩萨一样,那么也都是“一生补处”的大菩萨了。

  照这样看起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中,的确有许多已经修到“一生补处”的地位了。但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在上面既然都是“不退转”的,并且还有无量无边的阿僧祗劫的寿命,那么他们应该都修到“一生补处”的地位了。

  (3)不会退转:有三种分别,一种叫“位不退”,就是已经到圣人、贤人的地位,不会再退转来做凡夫的意思。一种叫“行不退”,就是专门学大乘的菩萨,一心一意的度众生,不会再退到小乘的声闻、缘觉去的意思。一种叫“念不退”,就是心思总是同佛的智慧相合的,不会再有别的念头起来的意思。

  (4)多有:为什么经中不说“都是一生补处”,但是说“多有 ”呢?(“多有”,是有“许多”的意思,并不是“完全”的意思。)其中是有道理的。因为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有一愿心说道,我若是成了佛,我国中人的寿命,是没有数目可以计限止的,除了那个人,本来有旁的愿心,要向他方世界教化众生,那么,要寿长、要寿短,就可以随他的便。若是不能够这样的,我就不愿成佛了。

  还有一个愿心说道:我若是成了佛,他方世界中的许多菩萨,若是生到我的国土来,一定能够修到“一生补处”的地位。除了他自己本来有旁的愿心,要到其他佛国中去,修种种的功德,教佛众生,那么要去就去,也可以随他的愿。若是不能够这样的,我就不愿成佛了。

  因为阿弥陀佛有这样的两个大愿心,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或是因为自己本来有旁的愿心、不要永远往在西方极乐世界;或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得到了些好处,等不得修到“一生补处”的地位,就到其它佛国中去修了,都可以随便各人自己的意思的。

  那么,在西方极乐世界中修的人,就不一定都是得到“一生补处”的地位的了。所以,这“一生补处”,只说“多有”,不是“都是”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还有一层,照以上“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两句经文看起来,可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不全是“一生补处”的大菩萨,其中还有许多“声闻”在内,这也是不能够说“都是”,只能说“多有”的缘故。

  (5)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已经修到了“一生补处”的菩萨,也都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所以往生的自然多了。象以上所说娑婆世界有67亿不退转的菩萨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个世界已经有这许多的“一生补处”的大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了,那还可以算得清他们的数目吗?何况还加上生到那里去的“凡夫”,也慢慢的修到了大菩萨的位子,那自然更加没有数目可以算得清了。

  (6)等觉菩萨:“佛”字,本来就是梵语,就是中国的“觉”字,就是“觉悟”的意思。“等觉”两个字,就是同“佛”一样的意思。菩萨的等级也多得很,“等觉菩萨”是菩萨中最高的位子。

  (7)《阿弥陀经》的殊胜因缘:将来到释迦牟尼佛的末法一万年差不多要过完的时候,所有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种种佛经,除了这部《阿弥陀经》还有一百年留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别的佛经都消失灭了,(所说的“消灭”并不是特地去毁灭它,这是因为众生的福薄,所以佛经自然没有字了。)佛法也没有人传了。《阿弥陀经》比别种佛经多留一百年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也是释迦牟尼佛特别的恩典。因为别种佛经都没有了,别种方法都不能够修了,把这部《阿弥陀经》多留一百年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让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还可以修这种念佛方法,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去,免得在这个世界中一世一世的受苦。到了这个一百年过去了,我们这个世界上就一句佛法也没有了。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19)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1)。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3)诸上善人。俱会一处(4)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众生听到了以上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有这样许多的好处,应该都要发出愿心来,情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为什么呢?因为在那里能够同这样许多最上等的善人在一块儿的缘故。(这一段是佛第一次劝听到过“依”、“正”、两报种种功德的众生,要发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心,以及劝人发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故缘。)

  【释】应当发愿:以上所说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种种了不得的好处,生到那里去的人都可以得着这样的好处。所以凡是听到这样许多好处的人,都应该要发出大愿心来,情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是佛第一次劝人。

  因为要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有三种最要紧的事情,就是“信”、“愿”、“行”三种。

  “信”,就是相信西方极乐世界的确是有的,相信西方极乐世界确有象这部阿弥陀经所说的种种了不得的好处;相信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确只要一心念佛,就一定能够去的;相信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的确比其它什么方法,简便得多稳当得多,不可以有一点疑惑。

  “愿”既然能够相信了,就应该要发愿心。情愿将来寿命完了,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生到别的世界去;情愿专门修念佛的方法,不修别的方法;情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去见了佛,得了“无生法忍”再回到这个世界来,度脱有缘、无缘的一切众生。

  “行”既然发了大愿心,就应该要修了。“行”就是实实在在的去修,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信、愿、行三件事,譬如一只香炉、三只脚,缺了一只就摆不平的,所以一样也不可以少的。

  但是这三件中,“信”和“愿”更加要紧,因为能够“信”,又有了“愿”,自然会“行”了。

  不有一层,大家必须晓得的,这个“愿”心的力量是最大的。发了愿心,没有不灵验的。一个人发了善愿,将来一定得善的应验。发了恶愿,将来一定得恶的应验。一个人差不多要死的时候,无论什么东西都要丢开了,独有这个“愿”心,跟了同去的。

  佛经中说到这种实在的事情多得很,大家可以查看的。就象阿弥陀佛,所以能够成佛,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能够有这样的好处,都是阿弥陀佛做法藏比丘的时候所发的四十八大愿心,一件一件应验的。

  观世音菩萨能够成大菩萨,也靠了他的广大誓愿。普贤菩萨能够成大菩萨,也靠了他十个大愿。

  可见“愿”心的力量是比任何什么力量都大,没有可以敌得过的。所以佛再三再四劝人要发愿心,劝人发“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的愿心。

  (2)无生法忍:“无生”二字,是能够把这个“心”,安住在“真如实相”上面,觉得丝毫没有凡夫的情念可以丢弃,也没有圣人的见解可以取得的意思。

  一切众生本来没有生,也没有灭。之所以大家看见“生生死死”,都因为“贪、瞋、痴”种种虚的、假的乱念头太多了,就现在出这种“生”、“灭”的形相来。

  讲到“真如实相”的道理,的确没有“灭”,也没有“生”的。说了没有“生”,那就没有“灭”,就包括在其中了。所以只好说“无生”。

  “忍”字,本来是安心、忍耐的意思。

  “无生忍”是证得心念没有“生”、“灭”,就是“不动心”的意思。

  “无生法忍”是因为证得了“心念”没有“生”、“灭”的道理,从此就能够见到一切“法”都没有“生”、“灭”。

  这是要真正见到了“真如实相”产道理,才能够得到这种“忍”的。得了这种“无生法忍”,就叫“阿鞞跋致”,永远不会被外面的境界,迷惑动摇他的心再退转去了。

  (3)“如是”二字,就是指以上所说过的无穷无尽的声闻菩萨以及许多一世就补到佛位的大菩萨。

  (4)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因为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这种最上等的善人。若是发了大愿心,生到了那里去,就可以同他们天天聚在一块儿了。

  上面说:“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众生,都可不退转来”,就是因为和这些上等的人天天在一块儿的缘故。

  因为这个世界有畜生、饿鬼、地狱的,有些世界就是没有畜生、饿鬼、地狱,但是有善人,就有恶人。有些世界虽然只有善人,没有恶人,但不一定都是最上等的善人。只有西方极乐世界都是最上等的善人,天天同他们在一块儿,这个人还有不“一心向上”的么?

  况且一个平常的凡夫,只消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就可以和这些大阿罗汉、大菩萨天天聚在一块儿,若不是靠了阿弥陀佛的大愿力,有这样的好福气吗?

  所以,无论什么世界,没有比西方极乐世界更加好的了。怎么可以不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呢?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20)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1)福德(2)因缘(3)。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5)。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8)。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9)。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10)。是人终时(11)。心不颠倒(12)。即得(13)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定要有“因缘”的。“善根”和“福德”就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因缘”。但是“善根”少、“福德”也要积聚得多。

  凡是信佛的男子,都叫“善男子”,信佛的女人,都叫“善女人”。若是有善男子、善女人听到有人说起阿弥陀佛的名字,就念起“阿弥陀佛”来,或是一日,或是二日、三日,或是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念到他一个心,专门放在“佛”上面,中间一点儿也不夹杂别种乱的念头。那个念佛的人,差不多要死的时候,阿弥陀佛和许多的菩萨,都显现在他的面前来了。

  这个人到了命差不多要绝的时候,一定心里清清楚楚、不会颠颠倒倒的,一定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这一大段是说要多善根、多福德的人才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还要念佛到一心不乱的地步,现了临终的时,阿弥陀佛和燕菩萨都会显现在他的面前,由于他心思很定,就能立刻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释】(1)善根:修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要“信”、“愿”、“行”,三种完全了,才能够成就。以上已经说过了。但是这个“行”字,有“正行”、“助行”两种分别。

  “正行”是“行”的主脑,“行”的根本。“助行”是帮助“正行”成就的。

  “正行”就是“发菩提心”和念的“阿弥陀佛”的名号。发“菩提心”就是发“道心”,就是发“信佛”的心,发“度脱十方世界众生”的心。

  既然发了这样的大愿心,就应该切切实实的修,专门念阿弥陀佛。所以“发菩提心”和“念佛”叫“正行”。所说的“善根”,就是指这种“正行”。

  不照这种“正行”修,就是没有“善根”。修行人若是只想自己修得好、自己可以免除生生死死,不发菩提,度脱十方世界众生,将来只能成就“小乘”,就是“少善根”。

  (2)福德:“助行”,就是“孝养父母”、“念经拜佛”、“修六度、十善”、“受持禁戒”、(“受”字,是领受在心里;“持”字是依照方法去做。)“救济穷人”、“戒杀放生”,一切善事,都要尽自己的力量,认真去做,一切恶事,完全不做。再把做的这些善事,都“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叫做“助行”。所说的“福德”,就是指这种助行,不照这种“助行”修,就是没有“福德”。

  修了不“回向”,将来不过得到“天上”,或是“人”的世界上的好报应,就是“少福德”。

  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定“善根”要多培养,“福德”也要多积聚,才能够去得成就,所以说“不可少”。

  (3)因缘:“因缘”二字,前面已经大略讲过的。不论什么事情,都要有“因缘”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自然更加要有“因缘”了。“因”字本来是“根本”的意思、是“种子”的意思。“缘”本来是“帮助”的意思。

  这里的“善根”就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因”,“福德”就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缘”。

  (4)回向:就是不论做了什么大小功德事情,都把它回过来,归向到求往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修行的人,随便做了什么功德,就应该随时“回向”。“回向”是有方法的,必定要另外念一种“回向”的“文”,照着“文”内的意思,发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心。不是单单把“文字”读一遍,就可以算“回向”的。

  (5)善男子、善女人:所说的男子、女人,连出家人、六道众生,只要有缘的,都包括在内。但是为什么都称他们为“善男子、善女人”呢?因为一个人能够听到佛的名字,他的前生,必定有“善根”的,所以才有这种福气。怎么见得有福气呢?凡是做一个人都有五种难处,但现在我们这些人,不要自己看轻了自己,不要自己对不住自己,我们这个五种难处,一样难处也没有。我们还不一心一意的修行吗?

  (6)五种难处:

  第一是“人身难得”:照佛经上说,要完全不犯五戒,或是修“中品”的十善,才可以得到人身。可见得人身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讲起发心修行来,独有“人道”来得容易。因为生在“天道”的人,快乐的事情多。大家贪图了快乐,就不肯发心了。所以生在“天道”倒反没有生在“人道”的好。况且凡是佛出世,总是在“人道”中“现相”成佛的,说佛法也是在“人道”中的时候多。所以佛经内不说“天身难得”,只说“人身难得”,就是这个缘故。

  第二是“中国难生”:若是生在“边地”,象现在的外国,就很不容易听到佛法了。

  第三是“五根难备”:“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五种。“备”字是完全的意思。这五种“根”、是很不容易完全的。眼睛瞎了,就不能够看经书;耳聋了,就不能够听佛法;舌坏了,就不容易念佛;身体残缺了,就不能够拜佛,以及去做其他的一切功德。

  第四是“善友难值”:“值”字是碰到的意思。现在末法时代,人心恶的多,只有引他人做坏事的人多,肯劝人做善事的人少,肯劝人念佛修行的人更加少,所以叫“善友难值”。碰不到善人,就没有人把佛法来劝导了。

  第五是“佛法难闻”:有了以上所说的四种情形,要听到佛法实在是不容易了。

  况且佛是难得出现有世界上的,有的时候,竟然一个劫中没有佛出世,或是几个劫中也没有佛出世。

  照《法华经》上说的,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那是没有佛的时候,更加长久提不得了。

  象现在这个贤劫中,有一千尊佛出世,真是难得的。照现在“末法”的时代,也不过再有七千多年了。过了这“末法”时代,就没有佛法听见了。直到经过许多万万年,到弥勒佛出世的时候,方才再有佛法听到。那么生在这个中间时候的人就都听不到佛法了。

  (7)现相成佛:“现相”是现出各种形相来。“现相成佛”是现出成佛的“相”来。譬如释迦牟尼佛,本来已经成了佛的,因为要现给众生看一个修行的榜样,所以特地投生做太子,慢慢的修行成佛,这就是叫“现相成佛”。

  (8)执持名号:“执持”二字,本来都是用手“捉住”、“捧住”的意思。“执持名号”,就是教人常常一心一意的念佛,把这个心常常放在“佛”的名字上面,象把这个“佛”的名字,用手捉住、捧住他,不放他走去的意思。

  念佛的方法也很多:有出声念的,有不出声念的,有掐念珠念的,有不掐念珠念的,都可以随便,没有一定的。

  还有念“阿弥陀佛”四个字的,有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这字的,虽然也可以随便,但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就格外恭敬些、诚心些。因为加了“南无”两个字,就有把我自己的身命,归托给“佛”的意思在内了。所以念起佛来,不可以贪快、贪多只念四个字,不加“南无”两个字。

  (9)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第一日念佛,心还不能够不乱,或是到了第二日才能够不在乱、或是到第三日、第四日、第五日、第六日、最慢的,或是竟然到了第七日才能够不乱。

  一种是只能够六日不乱,到第七日就要乱了;或是只能够五日、四日不乱;或是三日、二日不乱;心是最难归一的,或是只能够一日不乱,到第二日就要乱了;倘然能够从第一日起,一直到第七日,这个心一点也不乱,那么这个人的心,安定寂静,真是了不得了,将来一定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但是这种“乱”、“不乱”,全看念佛的根机,根机深的、厚的就容易些,根机浅的、溥的就难些,是没有一定的。不过能够把功夫用上去,就自然会渐渐不乱的,因为功夫是可以胜过根机的,全在人自己的“要好”、和“不要好”了。

  所说的“七日一心不乱”,并不是在寿命快要完的时候,是指平常说的,平常时候,能够做到这样的功夫,那么到了寿命完的时候,也自然会不乱了。所以要劝人天天念佛、时时刻刻念佛,就因为我们这些人的心中,杂乱念头太多,一个念头去了,一个念头又来了,那怕你一分钟内,也不晓得要起多少的乱念头。念佛就是要收束散乱念头,使得这个念头,放牢在“佛号”上面。“佛号”的念头多一分,散乱的念头就少一分,渐渐的用功,能够把这个念头,都收到“佛号”上去,其他的念头,一点也没有了,那就叫做“一心不乱”。

  念佛的人,最好是用心声听自己念佛的声音,要一句句听得清清楚楚,一个字也不放他混过去,照这样的念法,心自然就容易归一,其他念头起不来了,这是修“一心不乱”的最好的方法,大家可以学得的。平常时候,果真能做到了“一心不乱”,那么,到了临终的时候,就可以一心都在佛的身上,别种杂乱念头一齐不起,就可以感动佛来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就是根机差些的人,没有能够念到“一心不乱”,只要有真正的信心、切实的愿心、至诚恳切的念,再能够任何什么恶事,一点不做,任何什么善事,都认真做,还要一心决定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起“死了要做鬼”的念头,也不起“下一世要做人”的念头,那么到了临终的时候,也可承蒙佛来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切不可说:“我还没有到一心不乱的地步,不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去求下一世的“福报”(有福的报应),那就大错特错了。

  一个人若是能够到“一心不乱”的地步,就决定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就是没有到“一心不乱的地步,只要切实的信心、愿心,也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不过觉得“吃力”些,并且所生的品位,比较那“一心不乱”的人,要低得多了。

  这一部《阿弥陀经》说“行持”的方法,(“行”修行,“持”是依了方法去做。)最要紧的地方,就是这个“一心不乱”四个字上面。

  (10)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念佛的人,直能够念到“一心不乱”,那么这个人到了差不多寿命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许多菩萨、声闻,许多天上的人,都会显现在这个人的面前的。并且,阿弥陀佛手中,还拿了念佛人起初念佛的时候、七宝池里所生出来的一朵莲花来迎接他。这个人的“心识”就托在这朵莲花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但是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运至两位大菩萨,也要看这个念佛人的功行的。倘然功夫深、道行高,能够得到上品、中品的,那么佛和菩萨亲自来迎接。若是下品生的,那么只有化出来的佛、化出来的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来了。

  一个人到了临终的时候,最紧要关头,平常所造的善业、恶业、都在这个时候同你算帐,所说的“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就是一个人到了临终,随便什么东西都拿不去,只有善业、恶业跟牢了你的。照这样说起来,可怕不可怕呢?一个人还做的恶事吗?

  念佛修行有功德的人,临终的时候,就有佛和菩萨来迎接。若是造恶业的人,那么就有刀山、剑树、牛头、马面、种种地狱的恶形象现出来了,所以有些人临死的时候,面上露出种种惊吓的形状来,就是这个缘故。

  你想一个人,只要一心念佛,等到临终的时候,就有佛和菩萨来迎接他,这种事情便宜不便宜呢?

  这也是阿弥陀佛发的大愿心中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十方世界有发菩提心、修种种功德,情愿生到我国中来的众生,他临终的时候,我和许多菩萨、声闻等,都在他面前显现出来。阿弥陀佛发了这个大愿心,才成就佛的。所以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一定和许多菩萨、声闻等去迎接他的。

  (11)是人终时:以上说“临命终时”,是说“差不多要临终的时候”。这里说“是人终时”,竟是“命绝气断”的时候了。

  (12)心不颠倒: 一个人到“命绝气断”的时候,倘然平常时候不修的,这个心一定乱得很、糊糊涂涂、昏昏沉沉,一点也捉摸不住了。

  应该堕落到地狱道去的,看见了“刀山剑树”,当它是很好的花园。应该堕落到畜生道去的,看见了驴马的胎,当他是很大的房屋。颠颠倒倒,不知不觉就进去了。

  平常时候,念佛念惯的,没有恶业的,到了断气的时候,心思清清净净、安安定定,一心想生西方极乐世界去见佛,自然就会到那阿弥陀佛来迎接的时候,拿的那朵莲花中跟随了阿弥陀佛一同去的。

  并且一个人到了断气的时候,他家里人万万不可以狂喊乱叫、高声大哭,使得这个人的心思,有一点扰乱。因为这个人看到家里人悲伤的样子,听到了哭喊的声音,功夫差一点点的,就要动起情爱来了。一动了情爱,有一点舍不得、放不下的意思,那心就要乱了,念头就要颠颠倒倒了,西方极乐世界就要去不成就了。

  这个是最要紧、最是错不得的。所以他家里人要是碰到了有要临终的人,最要紧的,是大家帮助他念佛,并且要高声念,使得他听到,那么这个人的心思就完全在“念佛”上面了、就有会散乱了,不会颠倒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去得成就了。

  就是气已经断了,身体还没有冷的时候,若是哭的哭、喊的喊,他还是听得到的,听到了,也还是心乱的。一定要等他身体冷透了才可以哭。

  凡是做儿女、媳妇的人,能够帮助他的上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才算是真正的大孝,这个功德,大得了不得。若是不明白大道理,只晓得尽我们这个世界上些些假面子,害得他上辈不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就是真正的大不孝了,这个罪过也,也是大得了不得的。这一出一进的关系,实在是很大很大的。

  还有一层,也一定要晓得。一个人刚刚断气,还没有冷的时候,虽然就是已经死了,但是他的灵性还没有去得远,他的身体上碰不得的,因为碰着了是很难受的,他还觉得着的,觉着了难受。他口里虽不会说了,但是他心中一定是很发火的、很怨恨的。那刚刚死的人一发了火、一动了怨恨心,就不但不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还恐怕要堕落到毒蛇、恶兽那里去哩。所以一定要等到他的身体冷透了,才可以去揩他,搬动他、或是替他换衣服,这也是很要紧的,不可以不牢牢记着的。若是时候长久了,尸身的臂和腿硬了,不能够把他弯曲转来、穿衣服上去,可以用热毛巾搭在臂弯和腿弯内,只消地过一刻,就会发软了、好穿衣服了。

  (13)即得:“即得”二字就是“立刻能够得着”的意思。有的人说道:西方极乐世界隔开我们这里有十万亿个佛世界,这样的远,就是走几千万年,恐怕也还走不到,怎么能够立刻就生到那里去呢?要晓得一个人的心量,虽然有限制,不能够象佛菩萨那么大,但是已经很不小了,所有十方世界完全在自己心中,所有种种形相,都是从自己心中现出来的,所以那怕隔得再远些,只要心一动,就已经到达那边了。

  譬如一个人,从前出过远门的,现在想起那个地方来,心中就清清楚楚的,象在眼前一样。还有,从前的书中说,有人做梦,觉得到了一个地方去,看见种种东西,后来隔开了多少时候,真会寻到那个地方,同梦中所见的竟然一点也没有两样。可见得那个做梦的人,实在是到过那个地方去的。往生的人,同这两种情形差不多的。

  要晓得一个人的身体,都是前世的业报。念佛是一种清净的“业”,修了这种“净业”,到了后世,就自然应该受“净土”的福报。(“净土”是清净的国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况且还靠了阿弥陀佛的愿力来接引他,所以只消动一动念头的功夫,就能够在西方极乐世界现出相来,这就叫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21)

  舍利弗。我见是利(1)。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我看见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大利益,所以说一心念佛的话。若是有听到我这种话的众生,就应该要发愿心,情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一段是说佛看见了以上所说的种种利益,所以说这个专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劝人发“一心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

  【释】(1)“是利”二字,是指以上“一心念阿弥陀佛”就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利益。利益有两种分别,一种叫“自利”,是自己得着利益,就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慢慢的修上去,就可以补到“佛位”。一种叫“利人”,是使得他人有利益,就是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见了佛、得了道,再回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度脱众生,一同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佛因为看见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有这样的两种大利益,所以劝说人“一心念佛”的话,盼望众生听到了这种话,个个都发出大愿心来念阿弥陀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是我们要晓得,既然说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有这样大利益。反过来说,就是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没有利益、只有祸害了。既然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没有利益,只是祸害,那还可以不赶紧的拼命念佛求往生吗?

  譬如有两样东西在那里,一样是很好的,一样是很坏的,随便你什么人,自然拿好的,决没有拿坏的。那么现在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很好的西方极乐世界,一个是很苦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还有谁不想快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吗?还有谁舍不得丢开这个娑婆世界的吗?

  况且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要想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修行,那就不晓得要修到哪一世才会成就呢。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上寿命既然短得很,照现在时候,平均算起来,活到七十岁,已经算是长寿了。(因为现在是减劫的时代,照算起来,人的寿命,只应该有七十岁。)况且一天一天过下去,将来的寿数,还要更加短下去呢!在这个世界上又没有亲看见佛,亲听到佛说法,也没有许多菩萨、声闻天天在一块儿。现在又是“末法时代”,邪魔,外道(“邪魔”是有害人的意思,“外道”不过他们的知识见解是不正当的,凡是不合佛法修行的,都可以叫做“外道”。)引诱人走到迷路上去的,这种人到处都是。我们这些人的根机,又都是很浅薄的。哪里就会得到真正的佛法,就在这一世修成就呢?

  佛曾经说过:末法时代,就是有亿亿人修行,也难得有一个人能够修成就,只有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去,才能够免得了这生生死死的苦。所以除了这个念佛方法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无论用什么方法,要在这一世上修成就,终是来不及的,若是到了下一世,就不晓得生到什么地方、哪一道中去了;又象以上所说的“五种难处”,也不晓得能够免去、不能够免去叫呢!若是不能够免去,那么要修也很难很难了。倘然堕落到了三恶道去,那就不晓得哪一世才能够得着人身呢!

  你们不要说,我这一世不做什么恶事,下一世不会堕落到“三恶道”去的,要晓得一个人的受“报应”,不一定受前一世的“报”的;“报应”有近报、远报分别,或是“报”前一世,或是“报”前二世、前三世、前十世、前二十世,都说不定的。你们保得住前生、前前生都没有做过恶事吗?就算下一世不堕到“三恶道”去,或竟然得到了好“报应”,做极快乐的人,但是越快活,越容易造“业”;越有权势钱财,造起业来越大越厉害,那么再下一世,决定要受不得了的苦“报应”了。所以前面说: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没有利益,只有祸害,就是这个缘故。何况下一世保不住一定不堕落到“三恶道”去呢!细细想来,可怕得很。

  所以我们现世得了人身,又晓得了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最简便、最稳当的方法,万万不可以错过这种机会、不赶紧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因为机会难得,一错便千生万劫难碰着了。只看要修成了佛的,哪一尊佛不是修了好多劫数的年代才成就的,就象释迦牟尼佛,也是修了三大阿僧祗劫才成了佛的,等到做印度太子的时候,是已经修成了佛再来现生说法的。(“现生”是现出这种投胎到世界上来做人的“相”。)

  所以,现在靠了阿弥陀佛的大愿心,有了这个仿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世就可以补到佛位的好方法,佛就再三再四劝我们。我偿若是不听,就很对不起佛的一片很好的心了。这个罪过也就不小了。

  因为别种方法修行,一定要修到恶业消灭尽了、各种微微细细的迷惑都破得干干净净了,才能够修成就。现在所讲的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方法,可以带了“业”去的,一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得到了“宿命通”,晓得了前世造的罪业,只要在阿弥陀佛面前,自己认了罪、诚心忏悔就都可以消去的。

  况且照《观无量寿经》上说:若是诚心念佛,就是念了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已经可以消去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况是天天念佛呢!

  还有一层,也不可以不晓得:我们这些人在“六道”中出出进进,不晓得多少次了,哪里会没有“业”呢?若是真没有“业”,怎么还会在这个世界上做人受苦、不在西方极乐世界受快乐呢?

  这是佛第二次劝人发愿,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22)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1)阿弥陀佛不可思议(2)功德(3)之利。东方(4)亦有阿閦鞞佛(5)、须弥相佛(6)、大须弥佛(7)、须弥光佛(8)、妙音佛(9)。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10)。各于其国(11)。出广长舌相(12)。遍复(13)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主。汝等(14)众生。当信是(15)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17)经(16)。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象我现在所以赞扬叹美阿弥陀佛,因为他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象以上所说种种功德的利益,真是想也想不到,说也说不完。

  在这个娑婆世界的东面,有无穷无尽的世界,在那些世界中的佛,有阿閦鞞佛等,不晓得有多少,象恒河里的沙,数也数不清。

  以上所说的许多佛,各在他们自己的佛世界中,现出他们又阔、又长的舌和形相来,把三千大千世界一齐遮盖起来。共说诚诚实实的话道:你们这些众生,当你们听到“称赞这种‘心思想不到、说话讲不了’的功德,并且所有一切佛,大家都保护、都记念《经》时,应该都要相信,不可以有一点疑惑的。(这一段经文是说佛自己赞叹阿弥陀佛了不得的功德。并说东方各世界的许多佛现出又大又长的“舌相”来,称赞这《阿弥陀经》,劝众生相信。)

  【释】(1)赞叹:“赞”是赞扬。“叹”是叹美,释迦牟尼佛所以赞扬、叹美阿弥陀佛,是因为阿弥陀佛有象以上所说的种种大功德、大利益。所以,释迦牟尼佛为了我们一切众生,说这个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方法。这个方法,实在是少有的、实在是不容易听到了实在要感谢阿弥陀佛的恩德的。所以又要称赞、又要感叹。

  (2)不可思议:就是不是可以用心思想得到的,不是可以用说话讲得完的。是说这个人一心念佛的功德,所得到的利益,又大又多,这样功德的利益,实在不是平常所有的利益。

  (3)功德:所说“功德”二字,包括得很多。以上所说过的种种依报、正报,和一心念佛。就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会退回转来,一直可以补到佛位的种种功德,都包括在内。

  (4)东方: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最大最多,不独是释迦牟尼佛称赞叹美,就各方世界的佛也都称赞叹美的。东方世界也有数也数不清的许多佛,也都称赞阿弥陀佛的功德。

  (5)阿閦鞞佛:“阿閦鞞”三个字是梵语,照中国的解释就是“不动”。佛的“法身”是不生不灭的,永远不会变动的。“阿閦鞞佛”的名字,就是取这个意思。他的世界叫“欢喜世界”。它和西方极乐世界差不多的,但是欢喜世界的人,虽然也是从各种华里生出来的,虽然也没有淫欲的事情,究竟还有男女的形象,所以没有西方极乐世界的好。

  (6)须弥相佛:是说佛相的种种好处,都是从福德智慧两种上显出来的。譬如“须弥山”,是四种宝贝合成就的。

  (7)大须弥佛:是说佛的福德大、智慧大,没有可以同他比的,象“须弥山高过七金山一样”。

  (8)须弥光佛:是说光能够照到远处地方,借“须弥山”来比喻佛光的大。

  (9)妙音佛:是说佛的声音微妙,能够使得听佛说法的众生,都得到种种的利益。

  (10)恒河沙数诸佛:既然说东方的佛,多到数不清楚,为什么只提出五尊佛的名字呢?这同以上一千二百五十个大弟子,只提出“舍利弗”等十六位来一样意思。

  恒河、是印度地方一条很大的河,有四十里的路的阔,佛说法的地方,离开这条河很近的。这条河中的沙,比其它河中的沙,格外的细、格外的多,所以佛要比喻多的地方,都是用恒河的沙来比喻的。东方的佛,有像恒河中的沙这样的多,那还有数目能够说吗?

  (11)各于其国:一尊佛管理一佛土,就是一个“大千世界”,所以叫各佛在各佛自己的世界中。

  佛的身体可以大,也可以小。小的不过一丈六尺,就是所说的“丈六金身”。照《观无量寿经》上说,也有现八尺的形相的。这都是出给凡夫和“缘觉”、“声闻”看的。若是大的,那就充满在虚空中,同虚空一样的大,并且一尊佛的身体可以充满在虚空中,十尊佛佛身、百千万亿无穷无尽的佛身也可以各各充满在虚空中,大家聚在一块儿,并且大家各不相碍的。

  因为佛的“法身”就是那“不生不灭”的真实心,心量是最大的,但是没有形相的。《楞严经》上,佛对阿难说,要晓得虚空在你的心中,象一片云在“太清”中一样,何况所有的许多世界,还完全在这虚空之中呢!看了这几句话,就可以晓得“心”的大,也就可以晓得佛的“法身”的大了。

  佛的“法身”既然没有形相的,大家聚在一块儿,自然就不会大家相碍了。譬如在一间房内,点了许多的灯,那各盏灯的光,都是照满这间房屋的,灯光和灯光,尽管多得很,但一点没有相碍的。所说的一切佛的“法身”是一个“法身”,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佛的法身,和我们“凡夫”的身体是不同的。

  若是讲起真实的道理来,就是我们现在身体,也不能够说是一定有“形相”的。只要想那些学邪术的人,有一种“隐身法”,能够把身体隐没有了,一点形迹也没有。还有一种“遁法”,能够穿过墙壁去没有阻隔,可见得一个人的身体,实在与可以说是“空”的。倘然不是“空”的,真有坚硬的东西,那怎么能够“隐没”?怎么能够穿过墙壁呢?能够穿过墙壁,实在连这墙壁也可以说是“空”的、说是没有“质地”的了。所以,佛经中说,凡有看得见的各种形相,都是不真实的。这层道理,大家应该明白的。

  还有一层,佛的“法身”,虽然说没有形相的,但是能够现出种种的“形相”来的。《观无量寿经》上说:或者现出大的身体来,充满在虚空中;或者现出小的身体来,就是一丈六尺,或是八尺。要现大,就现大,要现小,就现小,都是可以的。

  (12)广长舌相:是东方各世界的佛,要使得他们本国的众生,大家都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部《经》,所以显大神通,现出遍复三千大千世界的“广长舌”来,盼望他们本国的一切众生,看见了这种“舌”的形相,又听见佛劝他们相信。于是大家都相信领受,依了佛所劝的话去做,没有一点疑惑的念头。

  (13)遍复:“遍”是“周遍”,就是“各方面都到”的意思。“复”字是“遮盖”的意思。“遍复”就是没有一处不遮盖到。“口业”清净的人,舌一定长的。“凡夫”若是“三世”不打“妄语”,“舌”可以长过“鼻尖”。佛历来都没有妄语的,况且是为了嘱咐众生,要他们相信这第一等最圆满、最爽快的好办法,所以显现的“大神通”,那么,这个“舌”自然大得了不得,可以遮盖到三千大千世界了。就是现“丈六金身”的佛,平常不显神通的“舌”也可以遮盖过面孔,一直到头发边哩!

\

  (14)汝等:不是俗语中的“你们”。

  (15)是:“当信是”的“是”,就是指这部《阿弥陀经》。

  (16)《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十六个字,就是这部《阿弥陀经》原来的名目。

  鸠摩罗什法师,所以改叫《佛说阿弥陀经》有二个缘故。一个缘故,是要人常常听到佛的名字。一个缘故,是字数少,容易说,也容易使得人家记牢。

  这个发起信心、愿心、专门念“阿弥陀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方法,实在是十方三世一切的许多的佛,为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从起初发心修行,直到后来究竟成佛的最最高、最最好的第一等方法。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了这部经,东方一切的许多佛,也各各出出“广长舌”的相来,表明白这个方法是可以相信的,再和他们自己世界中的、不论是“圣人”、“凡人”、一切的众生说,你们都应该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部经。

  因为那些在“法会”(讲佛法的会)中的大众,若是已经修到了圣人的地位,那是“他方”各世界许多的佛所劝导的话,他都能够完全清清楚楚听得到的了。即使没有修到“圣人”地位的那些“凡夫”,听不到“他方”各世界许多何佛劝导的话,也可由他们各人自己世界中的佛来劝他们相信。那无论“圣人”、“凡夫”自然都能够照着这个方法去修行了。

  这样看来,这种“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实在是最合“真道理”,最合“上等”、“中等”、“下等”各种根机的方法。若再不相信,就很得罪各方世界的许多佛了。

  在本经的上半部,释迦牟尼佛的赞叹,是赞叹阿弥陀佛。从这段经文开始,是各方佛的赞叹,是赞叹这部经。

  (17)护念:是保护、记念的意思。凡是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常常在他的头顶上保护他的。又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常常记念他们,接引他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现在说到各方的佛,那是不但是阿弥陀佛护念了,各方无穷无尽的佛,也都来护念了。

  我们这些人还可以不赶快依了这部《经》中所说的方法,出生“信心”来、发起“愿心”来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吗?

  (18)三世: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凡是已过去的时代,都叫做“过去世界”;现在的时代,就叫做“现在世”;后来的无穷无尽的时代,都叫做“未来世”。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23)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1)、名闻光佛(2)、大焰肩佛(3)、须弥灯佛(4)、无量精进佛(5)。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南面,也有无穷无尽的世界、无量无边的佛,也都恳恳切切的劝他们本国中的一切众生,都要相信这《经》。(这一段是说南方的许多佛,也都称赞这《阿弥陀经》,劝众生相信。)

  【释】(1)日月灯佛:是譬喻佛的智慧,能够破去根本的“无明”。就象那日光、月光、灯光能够照到一切地方,消灭那黑暗的景象一样。

  (2)名闻光佛:是说佛的名声大,可以使得十方一切世界上都能听见,象那极明亮的光一样,能够照到远处地方。

  (3)大焰肩佛:“焰”是火光,“肩”是左右两“肩膀”,借它来显明白佛的两种“智慧”、一种是“方便的智慧”。一种是“真实的智慧”。用这种智慧,担当去做的佛事,所以说是“肩”。“智慧”能够照破“无明”,譬如象火的光,所以说是“焰”佛的智慧最大,所以得这“大焰肩”的名号。

  (4)须弥灯佛:是说“灯火”象须弥山一样的高大。这也是譬如佛光,能够照到极远的意思。

  (5)无量精进佛:“无量”二字有两种道理。一种是说修行经过的时候,长久得没有限量,和以上菩萨中:“常精进”的名号差不多的意思;一种是说所做的事情没有限量,那是赞叹佛的“自利利他”的功德。

  (6)方便的智慧:就是佛书中所说的“权智”二字。凡是佛讲经说法,实在都是“方便”,就众生的根机、对什么人说什么话,使他们相信佩服,走进佛法之门,慢慢的可以度脱他们。

  (7)真实的智慧:就是佛书中所说的“实智”二字,讲到佛法真正的理,实在是不可思议的。说起来,总不免落到偏的一边,只有用这个真实的智慧去觉悟的。

  舍利弗。西方有无量寿佛(1)、无量相佛(2)、无量幢佛(3)、大光佛(4)、大明佛(5)、宝相佛(6)、净光佛(7)。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解】佛又叫舍利弗说道: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面,也有无穷无尽的各世界中的佛,都在劝他们本国中的一切大众要相信这《经》。(这一段是说西方的许多的佛都称赞这《阿弥陀经》,劝众生相信。)

  【释】(1)无量寿佛:这尊佛是和阿弥陀佛同名的,你们要晓得,十方世界同“名号”的佛,也多得了不得,不是数目可以算得清的,若是当做是“阿弥陀佛”就太呆板了。因为一尊佛,就可以有无数的名号,一个名号,也可以有无数的佛,这也是为可以为晓得的。“无量寿佛”的名字,在前面解释“彼佛寿命”一句中,已详细的讲过了,这里不必再讲了。

  (2)无量相佛:是说佛种种形相的好,没有限量,就象《观无量寿佛经》上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种相,一种一种相中,又各有八万四千种的“随形好”,(随形好是跟随在这个形相上的好,每一种形相中,还各有八万四千种连带的好相。)一种一种的“随形好”中,还各有八万四千种光,实在也可以称他是“无量光”的。

  (3)无量幢佛:“幢”字和“幡”字差不多的,都是把它来做寿引导用的。不过“幡”是扁的,“幢”是圆的,或是六角的、八角的,竖起来很高的,借它来比喻佛的功德高大。“幢”是数目无量,就是表示佛的功德无量。

  (4)大光佛:是说佛光最大,没有一处照不到的。

  (5)大明佛:是说佛用了大智慧,破除一切的无明迷惑,没有了“无明”,那就是大明了。

  (6)宝相佛:是说佛的形相好,比众不同的,象是各种的宝贝。还有一层,佛经中常常拿宝贝来称赞“佛相”的,象佛眉心中间的“白毫相”,说他是象“琉璃筒”,这就是所说的宝相了。

  (7)净光佛:是说佛的光明圆满清净,被这种光照到的人,就能够得着“身心清净”的利益。

  舍利佛。北方世界有焰肩佛(1)、最胜音佛(2)、难沮佛(3)、日生佛(4)、网名佛(5)。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解】佛又叫舍利说道:这个世界的北面,也有无穷无尽的世界,那些世界中无量无边的佛,也都劝他们本国的一切众生,要相信这《经》。(这一段是说北方的许多佛,也都称赞《阿弥陀经》,劝众生相信。)

  【释】 (1)焰肩佛:意思和前面的“大焰肩佛”一样的,已经解释过了。

  (2)最胜音佛:是说佛的声音最好,胜过所有一切的声音。佛的声音,总共有八种好处:

  第一种叫做“极好音”。各种天上的人,和“声闻”、“菩萨”说话的声音也都是好听的,但是比了佛,终究是及不到,所以说佛的声音是极好的,没有比得上的。

  第二种叫做“柔软音”,佛是大慈大悲的,所以发出的声音,也是温柔和软的。

  第三种叫做“和适音”。“和”是没有违背的意思;“适”是相当恰好的意思。佛所说的法,都是照了自己所证到的道理,依了听法人的根性的大小深浅,替他们讲演。向上合着自己所证到的道理,对下合着听法人现在的根机,两面都顾着,恰好的和合适当,一点也没有“根机”和“教法”不投机的话。

  第四种叫做“尊慧音”。佛是一切众生中最尊贵的。佛的智慧是最广大的,所有发出来的声音,能够使得听到的人,心中都尊重他的说法,并且能够使得听的人,增长许多的智慧。

  第五种叫做“不女音”。佛的十号中,有一个是叫“调御丈夫”。“调”是教化的意思。“丈夫”就是男人,俗话说的“男子汉”、“大丈夫”。实在“大丈夫”三个字,只有“佛”能够说。佛得声音能够使得“天魔”(天上的魔 )、“外道”,听了都归伏他。因为象女人的说法,一味柔软好听,没有威势的。

  第六种叫做“不误音”。佛的智慧能够见到一切事情的真实道理,所以发出来的声音,一定没有一点错误的。

  第七种叫做“深远音”。“深”是指“竖”来说的;“远”是指“横”来说的。佛的声音能够使得所有十方有缘的众生大家都听见,没有上下远近的分别。

  第八种叫做“不竭音”。“不竭”就是无穷无尽的意思。佛的说法,就是只说得一句,其中也有想不完的许多道理。

  佛有这八种声音,所以说是“最胜”。

  (3)难沮佛:“沮”是水的名目,有流动的意思。“凡夫”在轮回中生生死死的不了,就象流动的水。佛是已经证了法身、永远不会变动的了,所以说“难沮”。还有一个解释“沮 ”字和“阻”字可以通用的。“难沮”是说佛的威德神通,一切天魔、外道都难阻止他。

  (4)日生佛:是譬喻佛的智慧光,能够照到一切,象是太阳升起来了,各处都照到的意思。若是说佛光照了,可以破自己的“无明”,那是“自利”。若是佛光照了,可以破众生的“无明”,那是“利他”。

  (5)网名佛: “大梵天王”有一个宝珠的网,网上有一千颗宝珠,都有光发出来的。一颗一颗珠子的光,这颗照那颗、那颗照这颗,光头回折转来,更加明亮的了不得。佛的智慧,一切都能照到,象大梵天王的珠网,一样的明亮,这也是譬喻佛的智慧的。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1)、名闻佛(2)、名光佛(3)、达摩佛(4)、法幢佛(5)、持法佛(6)。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解】佛又对舍利弗说道:这个世界的下面,也有无穷无尽的世界,那些世界的一切佛,也都劝他们本国中的一切众生要相信这《经》。(这一段是说下方的许多佛。也都称赞这《阿弥陀经》,劝众生相信。)

  【释】(1)师子佛:“师子”二字就是“狮子”,是野兽中的王。只要他叫一声,各种野兽都吓得不敢动了。佛的说法,能够使得一切的众生都相信他、佩服他,就是那天魔,外道也都归依佛法。象是狮子降伏一切野兽的情形差不多的。

  (2)名闻佛:意思与上面的“名闻光佛”差不多的,已经解释过了。

  (3)名光佛:若是说佛的名声象那日光照到远处一样,那就同上面的“名闻光”是一样的意思。若是分开来说,那么“名”就是佛名;“光”就是佛光。佛的大名声,一切世界都能够传得到;佛的智慧光,一切世界都能够照得到。照这样的解释也可以的。

  (4)达摩佛:“达摩”二字是梵语,就是中国文的一个“法”字。佛自己证得了“法身”,再说出各种的方法来,要使得一切众生都证得“法身”。自利利他,都在这个“法”字上面。

  (5)法幢佛:“幢”字,有使得人家信仰的意思。佛法最高,一切众生都信仰的,所以拿“幢”来比。

  (6)持法佛:“持”字,是“拿定”的意思。拿定这种最妙的佛法,教化一切的众生,使得他们都能够脱离苦海到极快乐的地方去。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1)、宿王佛(2)、香上佛(3)、香光佛(4)、大焰肩佛(5)、杂色宝华严身佛(6)、娑罗树王佛(7)、宝华德佛(8)、见一切义佛(9)、如须弥山佛(10)。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解】佛又叫舍利弗说道:这个世界的上面,也有无穷无尽的世界,那些世界的佛也都劝他们本国的众生要相信这《经》。(这一段是说上方的许多佛,也都称赞这《阿弥陀经》,劝众生相信)。

  【释】(1)梵音佛:“梵”就是“梵天”。梵天的人没有情欲的念头,都是清清净净的,所以“身、口、意”三种“业”都清净的修行人,就说他是“修梵行”。佛说的各种方法,都是教众生除去一切烦恼,使得心中好清净,所以佛的声音,也说他是“梵音”,就是取“清净”的意思。

  (2)宿王佛:“宿”字就“星宿”。“月”称“星宿”的“王”。因为无数的星光,都比不上一个月光的亮,所以说他是“王”。譬如佛在一切众生中最尊、最贵的意思。

  (3)香上佛:是说“佛”是香中最上等的“香”,佛证得了“五分法身”的“香”就是一切的大菩萨,也都比不上佛的“功德香”,所以说是“香上”。

  (4)香光佛:是说佛的“功德香”能够发出光来的,象上面所说阿弥陀佛的光,能够照到十方世界,没有一点阻碍,就是修了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能够这样的。一个人能够诚心念佛,心中自然也会有功德的“香光”的,《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说过的,这个念佛的方法叫做“香光庄严”,就是这层道理。

  (5)大焰肩佛:同南方世界的“焰肩佛”名号相同的。

  (6)杂色宝华严身佛:“杂色”不是一种的色。“宝华”不是寻常的华。“严身”是装饰自己的身体。譬如佛修了种种的功德,帮助成就显出这个“法身”来的意思。

  (7)娑罗树王佛 “娑罗”是梵语。照我们中国的解释,就是“坚固”。因为那种树,不论冬天、夏天,总不改变的,所以说它“坚固”。“树王”说是树中的“王”。譬如佛证得了不生不灭的法身,在一切圣贤中最尊、最贵的意思。

  (8)宝华德佛:是说佛的种种功德,象是宝贵的“华”,应该欢喜赞叹的。

  (9)见一切义佛:是说所有一切法的真实的道理,没有见不到的意思。

  (10)如须弥山佛 “须弥”是最高最大的山。佛的功德最高最大,所以说象“须弥山”。

  (11)五分法身香:是说用了五种功德的香,熏出这个“法身”来,所以叫“五分法身香”。五种什么“功德香”呢?

  第一种是“戒香”:自己心中没有贪心、瞋心、痴心等,种种恶心,就叫做“戒香”。

  第二种是“定香”:对于外面的种种境界,不管它是好、是坏、是苦、是乐,心中总是一点也不动,就叫做“定香”。

  第三种是“慧香”:明白一切真正的道理,不起一点乱想的心,就叫做“慧香”。

  第四种是“解脱香”:心中清清净净,不去想那一切的境界,逍遥自在,没有阻碍,就叫做“解脱香”。

  第五种是“解脱知见香”:既然自己的心不去攀缘外面的境界,也不放它落在“空”的一边,那么就应该多读各种佛经、多看各种佛法的书,可以增加自己的智慧,就叫做“解脱知见香”。

  以上所说的,不过是就我们初学修行的人学习那“五分法身香”的方法说的,若是讲到佛,那是已经完全证到了“法身”的,他的功德的香,就不是我们凡夫能够知道了。

  (2)攀缘外面的境界:就是这个心攀住外面境界的意思;“缘”字也就是“攀”的意思。

  (3)六方佛称赞《阿弥陀经》:释迦牟尼佛所以引东、南、西、北、下、上六方许多许多的佛,称赞这部《阿弥陀经》的话来做“见证”,就是要证明这部《阿弥陀经》实在是很好很好,所说的修行方法实在是最容易,所以各方无穷无尽的佛,都称赞、都劝众生相信,那么我们些“凡夫”还可以不相信吗?

  这是佛要我们切切实实的相信,所以引这六方许多佛,现出“广长舌相”来,劝他们本国的众生,都相信这部《经》里的话,来做一个大大的“见证”,我们还可以不相信吗?

  唐朝玄藏法师翻译的叫做《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实在就是这部《阿弥陀经》。不过翻译的字句中,稍稍有一点不同。那部《经》上称赞这部经的佛,除了东、南、西、北、下、上六方,还有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的四方,总共有十方。现在这部《经》上少去了四方。因为已经有了东、南、西、北、下、上六方,可见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方的许多佛,也一定是一样称赞的,所以不必一齐翻译出来了。

  各方的佛称赞这《经》,实在也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因为阿弥陀佛做“法藏比丘”的时候,发的四十八大愿心中,有一个愿心说道,我若是成了佛,一定要十方世界所有的佛都称赞我的名号,倘然不能够这样的,我就不愿成佛。现在各方的佛都称赞,就是满了这个愿心了。可见得一个人只要能够发大愿心,将来一定总会成就的。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24)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1)。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2)者及闻诸佛名(3)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4)于阿耨三罗三藐三菩提(5)。是故舍利弗。汝等(6)皆得信受(7)我语。及诸佛所说。

  【解】佛又叫舍利弗说道:你的意思里怎么样想?为什么这部经叫做《所有各方世界的许多佛,大家都保护、记念的经》呢?佛就自己回答解释道:舍种弗,若是有善男子、善女人,听到了这部经中所说的念佛方法,能够领受记住的、或是听到这许多佛的名字的,象这样的许多善心的男子、善心的女人,都能够受到各方一切佛的保护,并且还常常承一切佛的记念。因为这个缘故,那些修行人的心,就能够永远不退转来,并且能够渐渐得到佛的智慧了。佛又叫舍利弗道:所以你们应该相信、领受我所说的话,和许多佛所说的话。(这一段经文,是佛要讲《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八个字,所以自己先问一句,下面是佛自己回答解释:凡是听到过许多佛名的人,都能够慢慢的到佛的地位,不会退转回来。并劝众生要相信佛所说的话、要相信六方许多佛所说的话。)

  【释】(1)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部经原来的名目叫《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为什么现在佛问舍利弗,单说《一切诸佛所护念经》,除去了上面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八个字呢?因为“不可思议功德”六个字,就是释迦牟尼佛所“称赞”阿弥陀佛的种种功德,所以不必再讲了。只有这“一切诸佛所护念”的缘故,还没有说出来,应该也要讲讲明白,所以释迦牟尼佛特地提出来问的。

  (2)受持:是记住了上面所说的“一心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依了去做。佛在《无量寿经》中说道:有许多菩萨,要听这“一心念阿弥陀佛,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世上就成就佛”的方法,都还听不到,那么听到这《阿弥陀经》实在是很不容易的。现在我们这些人都听到了,真是不晓得几世里修来的福气,还可以不常常放在心上记住了,依了这个念佛的方法去做吗?

  (3)闻诸佛名:《华严经》中说,情愿受地狱之苦能够听到佛的名字,不情愿生到天上听不到佛的名字。那么听到佛的名字也是很不容易的。现在我们这些人在这部《阿弥陀经》中,听到了许多佛名字,真正是前生有根机的,还可以不常常记住吗?

  (4)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翻译起中国话来:“阿”字是“无”字;“耨多罗”三字是“上”;“三”字是“正”字;“藐”字是“等”字;“菩提”是“觉”字;合并起来说,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六个字。若分开来说:“无上”二字是“最高最上”的意思;“正等”二字是没有“邪见、偏见”的意思;“觉”是“醒悟”的意思,合并起来就是“佛的智慧”,就是“成佛”。

  (5)不退转:因为念佛的人,都靠托了各方世界无穷无尽的佛保护、记念的力量,所以修行的心,能够永远不退转来,一直得着佛的智慧。

  照这样的说法,就是这一世没有来得及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究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善根已经种好了,终有一天可以结成就圆满的果,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会退转来的。

  所以这部《阿弥陀经》实在是最好的《经》,无论是圣人、是凡夫,都要依了这个方法去修的。

  (6)汝等:说到“汝等”二字,可见不独是劝舍利弗一个人要相信,要劝那个时候,所有听法的大众,以及后来世界上一切的众生都要相信,所以浑称“汝等”。

  (7)信受:“信”字下面再加一个“受”字,就是要劝众生不但要相信,还要依了佛所说话去做。能够晓得念了阿弥陀佛有想不尽、说不尽的功德,就是相信释迦牟尼佛的说话。再能够晓得念了阿弥陀佛,一切的佛,都保护我、记念我、就是相信六方诸佛的说话。

  所以说了“信”,还要说“受”。因为若然只是相信,并不肯依了佛所说的要“发愿”、要“念佛”的话去做,那么同“不相信”有什么分别呢?譬如有人送一样宝贝来,虽然晓得这是一件宝贝,但是并不收受它,那么,宝贝是宝贝,我是我,有什么益处呢?这是佛第三次劝众生发出信心来。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1)。今发愿。当(2)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3)。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4)。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若有人已经发愿、现在发愿、将来发愿,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这许多人,无论已经、无论现在、无论将来,都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并且还能够一直修到成佛,不会退回转来。所以,舍利弗,你要晓得,许多有善心的男子、善心的女人,若是有信心的,就都应该了愿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一段是说凡是肯发愿心的人没有不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心。)

  【释】(1)发愿:所说“发愿”,发什么“愿”呢?说是要发“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

  (2)当:“当”发愿、若“当”生的“当”字,是“将来”的意思。

  (3)若有人已发愿……若当生:这一段的解释,是必须要把《经》的句子,倒过来讲,才容易明白:

  “说已经发愿的人,已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现在发愿的人,现在就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将来发愿的人,将来一定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说已经、现在、将来三种时候,就见得只要发愿心,无论什么时候,没有不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唯独不肯发愿心,那是没有办法了。并且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就能够得到佛的地位,不会退转来的。就这一段看来,这个愿心的力量,真是大得很哩!

  (4)诸善男子……生彼国土:既然发了愿心,就没有一个人不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所以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只要有了信心,就应该要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心。这是佛第四次劝众生了。

  若然不是象佛这样的慈悲,哪里肯这样的恳恳切切一次、二次、三次、四次的劝呢?若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是有象以上说过的种种好处,佛哪里肯这样不怕烦琐的来劝人呢?我们这些人还可以不信吗?还可以不赶紧发愿修行吗?若是再不肯发愿修行,不要说对不起佛了,就是自己也觉得对不起自己,冤枉做了人、冤枉听到佛法了。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25)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1)。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2)。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稀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3)。劫浊(4)、见浊(5)、烦恼浊(6)、众生浊(7)、命浊(8)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9)。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象我现在称赞许多佛,想不到讲不了的许多功德。他们许多佛,也都称赞我想不到讲不了的许多功德,说这样的话道:“释迦牟尼佛能够做这样很烦恼、很少有的事情,能够在这个娑婆世界有五种坏处的恶世界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到了无上佛道,为了许多众生,说这样世界上一切众生所难得相信的方法。”(这一段,先是释迦牟尼佛称赞许多佛的功德,后由许多佛称赞释迦牟尼佛的许多功德,在我们这个污秽世界上能够得道是很不容易的,并专门为了众生说这样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方法。)

  【释】(1)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六方许多佛,各各劝他们本国的一切众生相信这《阿弥陀经》,就是六方许多佛的不可思议功德。

  六方许多佛各各劝众生相信这《经》的话,说明一切的佛都保护记念那修行的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称赞许多佛的不可思议功德。

  但是有一层,照这部《经》上说是:“如我今者,称赞不可思议功德。”若是照玄奘法师翻译的经本上,仍旧说是“如我今者称赞无量寿佛。”那么现两部经比起来,不是不同了吗?这是有道理的。《华严经》上说“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既然一切的佛,法身总是一个,那么阿弥陀佛,也可以说就是各方的许多佛;各方的许多佛,也可以说是阿弥陀佛了。

  所以《观无量寿经》上说:无量寿佛化身无数。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晓得“一个”和“多个”没有什么分别的了。既然“一个”和“多个”没有分别,就可以晓得“一佛”和“一切佛”也没有什么分别了。所以说“称赞许多佛”也可以说就是“称赞阿弥陀佛”。况且既然说“许多佛”,那么阿弥陀佛自然也在其中了。所以只看两部《经》的字句,象是不相同的,但是讲起道理来。实在是一样的。

  《华严经》上又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照这两句的解释是说我们自己本来有的“真心”、和一切佛的“心”、一切众生的“心”,说起来虽然像是三种,实在没有高低分别的。要晓得一个人的“心”中,本来完全满足无量无边的功德,和十方三世一切佛是一样的。只因为“众生”被那“无明”迷住了,不能够觉悟,对于自己心上现出来的各种虚假的境界认做是真实有的,就起了种种“乱念头”的“心”,造出种种的“业”来。所以常在那“六道轮回”中,冤枉受那生生死死的苦,不能够证得自己真实的“法身”。照外貌说起来,“众生”和“佛”那是“天差地远”了,但是“众生”虽然没有证得自己的“法身”。他们“心”中的功德,实在丝毫不曾减少,还是和“佛”没有两样、没有分别的。只要能够把一切“乱念头”完全抛开了,就可以显出自己的“法身”来的。虽然说是显出自己的“法身”,实在也就是许多“佛”的“法身”,也就是一切“众生”的“本体”。

  所以,讲起真正的道理来,不独是一切佛的“法身”是相同的,就是我们“众生”的“本体”,也和许多“佛”相同的。所以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实在也可以说就是念自己的“心”。要晓得所有一切的境界形相,没有不是从自己的“心”中变现出来的,“阿弥陀佛”的形相,就是自己的“心”,一切众生的形相,也都是自己的“心”,就是我们现在自己的身体,也就是自己的“心”。

  这层道理,只要把“梦”来一想,就可以明白了。一个人做“梦”的时候,“梦”中的境界,有自己的“身体”,有他人的“身体”,或者还有种种众生的“身体”。醒转来一想,自己的身体明明睡在床上,那么“梦”中的境界哪里来的呢?所有自己的“身体”、他人的“身体”和种种众生的“身体”,究竟是哪个呢?还不是完全从自己“心”中造出来的吗?晓得了“梦”中的境界,是自己的“心”中造出来的,就应该晓得醒时候的种种境界,也都是自己的“心”中造出来的了。“梦”中的境界的确是虚假的,醒时候的境界,也哪里是真实的呢?明白了一切都是从“心”里造出来的道理,那么,自己的“心”造出来的“佛”怎么能够不恭敬呢?自己的“心”造出来的“众生”,怎么能够不爱惜呢?能够用这样的“心”念“佛”,可以说是真正的念佛了。

  (2)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前一段,是释迦牟尼佛称赞了六方许多佛的功德,自己又总结一句。这一段是六方许多佛称赞释迦牟尼佛的功德。从“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一句起,到“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的一句,都是六方许多佛称赞释迦牟尼佛功德的话。

  (3)五浊恶世:“浊”字是污秽不洁净的意思。五种“浊”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照这五种“浊”说起来,那第一种的“劫浊”,实在是被后面四种“浊”造成就的。生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众生,都是免不了这五种“浊”的。若是生在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没有“成”、“住”、“坏”、“空”的各种劫,也没有大小三种灾,是没有“劫浊”。众生都有正当的知识、正当的见解,是没有“见浊”。众生生的智慧都很高的,心念都很清净的,是没有“烦忧浊”。天天在一块儿的都是“声闻”、“缘觉”、“菩萨”,有受三界中生生死死的苦,是没有“众生浊”。寿命是和佛一样无穷无尽的,是没有“命浊”。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叫“清净土”,就因为没有这种污秽的缘故。

  (4)劫浊: “劫”就是以前说过的“大劫”时代。虽然说“劫浊”并没有什么污秽的事情,因为有下面的四种“浊”,才造成就这个 “劫浊”的。但是在这个时代中,有“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每个“中劫”中又各有二十个“小劫”,到了每一次的“坏劫”又会轮流生出各种“大灾”来,到了每一个“小劫”的末了,又会发生出三种“小劫”来。人的寿命又忽然加多、忽然减少。这样种种的坏处,所以也可以算它是一种“浊”。

  (5)见浊:有五种:

  第一种是“我见”:因为人都执定了有一个“我”,有“我”的一个身体,就有了这种“我”的见解,就要分别出来了。因为我和他人有了分别,就生出种种不合正当道理的心思来了,造出杀、盗、淫、妄等种种的“业”来了。

  第二种是“边见”: “边见”就是“偏见”、不正当的见解、偏在一边的见解。)或是因为执定了一个人,死了就没有了。没有什么好报应的,就算造恶业也不要紧,造善也没有用。或是执定了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众生,做人的终究做人,做畜生的终是做畜生。也不会做了恶事受苦报应,做了善事受好报应的。所有的见解,都是这样偏的。

  第三种是“戒取见”:有一种外道,假说守了他们各种的戒,就可以得怎样的好结果。不明白道理的人就会上他们的当,不走正路走邪路了。或是假托他们种种的说法,就要旁人施济他们的钱。

  第四种是“见取见”:因为执定了自己的见解,黑的定要算它是白的,“非”的定要算它是“是”的,自己总不肯认错,就生出争斗的念头、争斗的事情来了。

  第五种是“邪见”:凡种种不合正当道理的见解,都是“邪见”。

  因为这五种“见解”都可以束缚住一个人的,在这个生生死死中不能够跳出“三界”去,所以叫做“浊”。

  (7)众生浊:因为众生永远在“六道”中生生死死,就是做了人,也要受生、老、病、死等种种苦恼。若是到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中去,那更加有说不尽的苦了。象这样子的受苦,没有脱离的日期,所以叫做“浊”。

  (8)命浊:就是一个人,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一年四季,冷暖没有一定,时时催人老死,一口气呼出来了,就不晓得还能够吸回去;不能够吸回去,人的寿命象朝露一样,一眨眼就可以没有的,真是危险的很,所以叫做“浊”。

  (9)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方法是太简便了,所以世界上的人都不容易相信的。要在这样污秽的世界上修行,已经是很难了。释迦牟尼佛不但是在这样的世界上修行,并且在这样的污秽的世界上得道,不是难上加难吗?还要在这样的世界上说这样大家不容易相信的、“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方法,是又加上一层难处。

  释迦牟尼佛劝化众生的慈悲心真是了不得,所以各方的许多佛都要称赞他。

  “难信”二字的前面,加“一切世间”四个字,可见得这个方法,不独是生在“恶道”中的众生不会相信,就是“人道”、“天道”中也多有“疑心”的。不独是愚笨的人不会相信,就是聪明的人也多有“疑心”的。所以说一切世间难信。为什么难信呢?实在是因为修这个方法太简便、太容易了,照这样简便容易的修法,得到的利益,应该是很少了,哪里晓得,竟然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并且还可以一世就能够成佛。这样的大利益,难怪人家不肯相信了。

  不要说那个时候,忽然听到这样稀奇的说法不肯相信,就是到现在已经过了二千九百多年了,有许多高明的大法师,把这种念佛往生的道理,详详细细的说明白了,还有许多一心念佛的人,真实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象那《往生传》和《净土圣贤录》这两部书中所记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实在是真不少,都是有名、有姓、有地方、有年代,临命终的时候,还有种种特别的好景象,确实靠得住,可以做证据的。尚且还有许多人不相信哩。

  他们不相信的缘故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把各种修行的方法,和念佛的方法比较起来,觉得这个念佛的方法,实在希奇得了不得,因为其他的种种方法,无论你所修功夫怎样的高,所悟的道理怎样的深,若是有一丝一毫烦恼没有断尽,就万万不能够“了生死”、“出三界”了。念佛的方法,无论怎样高等的“根性”(即各种“根机”的心性),不能跳出这个方法之外去,无论怎样下等的“根性”,也可以进到这个方法中来,就是“烦恼”、“业障”极深极大的人,也都可以仗了阿弥陀佛慈悲的愿力,接引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

  那些不相信念佛方法的人,只把那靠自己的力量“了生死”的方法,去辩论这靠佛力“了生死”的道理。那是不知道靠自己的力量“了生死”是普通的方法,这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是特别的方法。若是知道了这个道理,那些明白的人就个个一心一意的修这个念佛方法了,不肯把在这一世上可以“了生死”的大利益,让他人独得了。

  你们须要知道:佛最禁戒人说谎话,所以佛决不会说谎话的。佛所说的这种方法,一定是真正靠得住的,大家绝对不可以不相信,不可以有一点疑惑的。这是关系到自己的将来,比了什么事情都大呢!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1)。得阿耨多罗在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1)。是为甚难(1)。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你应该要晓得,我在这样五种污秽的世界上,做这样信、愿念佛的难事情,得成就了佛道,为了世界上所有一切的众生说这样难相信的方法,实在是很难得的。(这一段是总结“得道”和“说法”的难。)

  【释】(1)行此难事……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以上两段。是六方许多佛,称赞“释迦牟尼佛功德”的话,释迦牟尼佛把这些话告诉舍利弗听的。从这里起,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话了。“行此难事”一句,就是佛说,我从前也是修这个用“信心”、“愿心”,专门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方法的,这个方法很容易的。

  为什么叫做“难事”呢?因为一切世界上的人,都不容易相信这种事情,所以叫做“难事”。佛做这种难的事情,就成了佛道。

  这种话,恐怕有许多人不相信,但是请不相信的人,详详细细的多读几百遍、几千遍《普贤行愿品》(这是《华严经》中的一品,专门讲发愿心,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的。)就会把那些不相信的心,翻转来变得很相信了。

  佛做了这种难的事情,才能够成佛道的,又为了一切世界上的人说这种难信的方法,是难上加难,所以说“甚难”。以上各方的许多佛说了“难”,这里释迦牟尼佛自己,又说种种的“难”,那么真的是很“难”的了!

  实在说起来,是很容易的。因为有不相信,所以变成很“难”了。

  释迦牟尼佛慈悲的很,把这种很难相信的方法,说给我们听,我们肯依了这个方法去修,再劝导一切众生也修这个方法,才可以对得起佛,不至于辜负佛的大慈大悲的恩德了。

  释迦牟尼佛说“念佛的方法”,到这里已经讲完了。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1)。闻佛所说。欢喜信受(1)。作礼而去。

  【解】佛说完了这部《阿弥陀经》,舍利弗和许多比丘僧,还有天道、人道、阿修罗等种种的众生,听到佛所说的这部《阿弥陀经》,大家欢喜的很,都相信领受,礼拜了佛,各回到自己的原来的地方去了。(这一段是重新说,听佛说法的许多众生,听取佛说的这部经后,都非常欢喜的信受奉行。)

  【释】(1)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就是世界上一切的天、人、阿修罗,加一个“等”字,是包括“八部六道”在内的意思。

  “八部”第一是天上的“人”;第二是“龙”;第三是“夜叉”,就是在空中飞行的鬼,是神道的一类;第四是“乾闼婆”,就是在玉皇大帝那里管音乐的神;第五就是“阿修罗”;第六就是“迦楼罗”,就是金翅鸟,大得很的,两个翅膀在两旁边,隔开有三十六万里远,专门吃龙的;第七是“紧那罗”,象人的样子,不过头上有角的,也是在玉皇大帝那里管乐器的神;第八是“摩睺罗伽”,就是大蟒,也叫“地龙”。

  从“佛说此经已”,一句起,一直到底都是阿难所记大众听佛说法的情形,不是佛说的话了。

  (2)欢喜信受:以上所说的许多众生,听了佛所说的话,大家觉得从来没有听见过这样好的方法,所以大家都欢喜的很、都相信得很、一点没有疑惑的心;大家都领受了佛所说的话,永远记住了,不让它忘却。并且很感激佛说法的大恩大德,所以大家都行一个礼,拜谢拜谢佛,各自回去了。

  到这里末了,阿难也说到“信受”二字,可见得这一部《阿弥陀经》最重紧的,就是这一个“信 ”字。实在因为这个“信”字,是“发愿”和“修行”的根本。能够“信”了,才肯发“愿”心,才会实在去做“念佛” 的功夫。

  一部《阿弥陀经》最要紧的,就是“信”、“愿”、“行”三个字。大家都要记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