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
药师经全文
放生杀生现报录 破戒果报故事 因果故事 五福的意义 种善因得善果
主页/ 其他因果故事/ 文章正文

一代高僧两破色戒 为翻译界鼻祖留下举世唯一的舌舍利

导读:一代高僧两破色戒 为翻译界鼻祖留下举世唯一的舌舍利...
一代高僧两破色戒 为翻译界鼻祖留下举世唯一的舌舍利

他出身高贵而毅然踏入佛门,曾被七万大军武力强掠又被奉为国师;他一生坎坷,本可成就大菩萨功德渡人无数,却因两破色戒屈为有学问的法师;他天赋異稟,日诵千偈精通多种语言为三大译经家之首,却未能充分发挥才能;他彪炳千秋,全世界佛教徒都在诵他翻译的经书,以其命名的寺院举世独尊。

他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佛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音律学家、星象学家、西域高僧鸠摩罗什。

也许他是带着使命和愿力来的

也许,他就是乘愿而来度化众生的。

相传,鸠摩罗什的母亲怀胎时,记忆倍增于从前,且无师自通天竺语,令旁人惊讶不已。一位阿罗汉达摩瞿沙说:“这是怀有智慧之子的异象啊。当年舍利弗在母胎时,其母也智慧倍常。”待鸠摩罗什出生时,其母当即忘却天竺语。

凡是读过佛经的人,都会对鸠摩罗什这个译经人心生好奇。是的,他是东晋时期西域龟兹国人,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库车啦。从其塑像及画像上看,没错,他祖上确实是天竺人,也就是印度啦。

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最高等的叫婆罗门,可世袭高位。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年轻时心系佛门,为出家而弃相位,并远走他乡东渡葱岭,成为龟兹国的国师。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国公主、国王的妹子。她对国师一见钟情,非鸠摩罗炎不嫁。但是强嫁给僧人的结果呢?就是把自己也奉献给了佛门。在育有鸠摩罗什和弗沙提婆二子后,这位公主也出家了!

七岁的鸠摩罗什也随母一同出家。他天资聪颖,禀赋异常,半岁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览群书。七岁出家后,每天能诵三万两千字经文,且过目不忘,倒背如流,号称“日诵千偈”。千偈,那就是一千首诗啊!

因为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太优渥的生活条件不利于学修,其母带他赴印度学习了三年,依止著名高僧为上师。因少年才俊每每在辩经中战胜外道,而受到国王的上宾之礼遇。

12岁的时候,鸠摩罗什随母回国,因饱学大乘佛教经典,在龟兹名声大噪并远播西域,各国争相延聘但不动心。平静地随母亲到各地参学弘法,不仅在佛法方面日益精进,在语言方面也通晓各地方言俚语。20岁时,龟兹国王亲自将其母子迎请回国。鸠摩罗什就此大开法筵宣讲大乘佛法,令听闻者无不欢喜赞叹,深感相见恨晚。同年,鸠摩罗什在王宫正式受戒。

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境界,前者是以成佛为目的,普度众生为宗旨;后者是以自己解脱于六道轮回为目的,只要管好自己就OK,所以也就没那么多深奥经纶要学。

后来,鸠摩罗什母子还是分别了。母亲只身前往天竺,勇猛精进终于证得阿罗汉果。留在国内的鸠摩罗什继续传播大乘佛教。他说,“大乘菩萨之道,要利益他人而忘却自己。假使佛陀的教化流传,使迷蒙的众生醒悟,即使受火炉汤镬之苦,也毫无怨言。”

西域天边那一颗闪亮的星

经书上,鸠摩罗什的名字前总冠以“姚秦”二字,什么意思呢?

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有个氐族建立的北方政权叫前秦,后来有个姚姓的羌族政权灭掉先秦,成为后秦,也就是经书上所说的“姚秦”了。鸠摩罗什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

话说,鸠摩罗什弘法的声望日隆,大名在西域各国广为人知。每年举办法会讲经说法,西域诸王都云集而来闻法,并长跪在鸠摩罗什的法座旁,让鸠摩罗什踏其身登上法座。

前秦建元十三年,太史上奏,“在外国边野,出现一颗闪亮的星,未来当有一位大德智人,将来在我国。”

皇帝苻坚说,“我听说西域有位鸠摩罗什,那位外国的大德智人,肯定是他吧!”

前秦皇帝苻坚久慕鸠摩罗什之名,派大将军吕光率七万大军征讨西域,并密嘱吕光攻克龟兹后,务必将鸠摩罗什护送回长安。其实这是政治需要了,以鸠摩罗什在西域崇高威望,控制了他也就间接控制了西域各国。

吕光不孚重望,果然擒获了鸠摩罗什,班师沿河西走廊撤回内地。不想,经过淝水之战后的前秦,已经土崩瓦解,皇帝苻坚已经被杀。都城落入敌手,回去没有了意义。吕光率部遂在凉州停下称王,自建政权“后凉”。凉州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市啦,所以武威有好多鸠摩罗什的遗迹,包括全世界唯一以人名命名的寺院——鸠摩罗什寺。

十六年后,后秦攻打北凉,鸠摩罗什再次被俘,但迎请到长安奉为国师。后秦皇帝姚兴非常敬重他,次年敦请他到西明阁和逍遥园翻译佛经,又遴选八百余人参加译场。从此,佛教在长安乃至关中盛况空前

含辛茹苦十二载,鸠摩罗什译著庞大。按《出三藏记集》卷二记载,共翻译有35部、297卷;按《开元录》卷四记载,共有74部、384卷。其中,《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三论宗”的经典;此三论与《大智度论》一起,成为“四论学派”;《法华经》是“天台宗”的绪端;《成实论》是“成实宗”的根本要典;《阿弥陀经》、《十住经》是“净土宗”的依据;《弥勒成佛经》、《弥勒下生经》促成弥勒信仰的发展;《坐禅三昧经》促成菩萨禅的盛行;《十诵律》是研究律学的重要典籍;《梵网经》,使我国能广传大乘戒法……《无量寿经》、《首楞严三昧经》、《维摩经》、《华手经》、《般若经》、《十诵戒本》、《菩萨戒本》、佛藏、菩萨藏等等……

将印度佛教最重要的精华都引进到我国,对中国佛教奠定扎实理论基础并产生深远影响。在他之前,中国大、小乘的界限是模糊的。经他的翻译,大乘的面目才渐渐清晰起来。

他博学多闻,又文采斐然,文笔婉约清丽,一改过去翻译朴拙的古风,开创了我国文学四言对仗的骈俪之风。为包括后世的玄奘等在内的三大翻译家之首,是我国翻译史上的一座丰碑。

两破色戒深感事业未竟

鸠摩罗什十二岁随母亲回龟兹国时,路遇一高僧对其母说,“这个小沙弥应当好好守护。如果年至35岁仍不破戒,将来必定大兴佛法,度人无数;如果破戒,就只能当个有学问的法师罢了。”

二十岁时,他在龟兹国受戒。

前秦大将吕光掳获鸠摩罗什时,见其年轻就把他当凡夫俗子来戏弄。令其骑猛牛、乘恶马,几番的恶意欺负,鸠摩罗什都忍辱负重,毫无愠色。又强迫他与龟兹公主成亲,以看受戒的佛教徒如何应对。鸠摩罗什苦苦请辞。吕光用酒灌醉将他灌醉,与公主一起关进一间密室……鸠摩罗什最终破了色戒。

后秦再度将鸠摩罗什俘获后,皇帝姚兴对其十分敬重。说,“大师聪明颖悟,天下无二。倘若去世,法种将绝。”遂将十名歌妓送给鸠摩罗什,逼其纳娶。

二次破戒并一娶十妻,鸠摩罗什愧怍不已,深感有亏于佛门,总是用“臭泥中生莲花”自喻。他曾回复故友说,“汉地经律尚不完备,新经和诸论,大都由我传译,有三千弟子随我学法。但是,我……业障深重,没有依照师父的教戒!”

曾有一位比丘,不知与鸠摩罗什有何宿缘,他在彭城随缘度众,听说鸠摩罗什在长安,竟喟然叹息,“我与他戏别三百余年,未能相逢,恐怕要等到来生再聚。”

到了晚年,鸠摩罗什预知临终时日,但他还想译经弘法,便为自己持咒三遍,又请弟子共同助念以期延寿,奈何回天乏术。

他向众僧道别,“我们因佛法相逢,我尚未尽心却将要离去,悲伤岂可言喻!我自认愚钝,忝为佛经传译,共译出经三百余卷,只有《十诵律》一部尚未审定,如果能保存本旨,一定没有错误。希望我所译的经典,能够流传于后世。我今当众发誓──如我所译没有错讹,则我身体火化后,舌头不会焦烂。”

后秦姚兴弘始11年8月20日,即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在长安溘然长逝,享年七十岁。法体在逍遥园焚化。当飞灰烟灭后,果然尸骸已成齑粉而舌头俨然如生!

如今,舌舍利供奉在鸠摩罗什寺,成为世界奇迹。其存在即证明了其译著传播佛法通达晓义,也见证了高僧传奇而坎坷的一生。

当时汉地佛学水平和接受能力尚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鸠摩罗什才能的充分发挥。他曾叹息说,“现在中国,具有深知远识的人很少,恐怕很难获得共鸣。我在此地,好像折断羽翼的飞鸟,将要作什么论著呢!”了解他的外国友人说,“鸠摩罗什译出的经典,还不到他所精通的十分之一”。

一代大德,生逢乱世,愿力深厚,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孤独,韬光养晦,苦心孤诣,虽攀至佛教翻译之巅峰,然独步青云,事业未竟,毕竟令人唏嘘感慨,惆怅莫名……